日前,《成都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的正式出臺,開啟了成都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人才強市、“讓‘蓉漂’成為時代風尚”的新征程。記者了解到,著眼于城市長遠發展戰略,《行動計劃》旨在按照“補短板”要求和“補鏈”思路,力爭通過政策撬動,既引進和培育一批能夠填補國內空白、完善產業鏈條、支撐城市長遠發展的產業領軍人才,又著眼城市產業發展吸引大批青年大學生和技能人才來蓉發展。
“《行動計劃》在制定過程中緊扣了市場主體需求和問題導向,系統梳理了企業等用人主體的人才需求。”據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因此,《行動計劃》作為我市人才新政的又一次政策創新,具有很強的系統性,覆蓋了人才落戶、住房保障、醫療待遇、激勵扶持、人才培養、人才服務等促進人才發展的方方面面,為解決企業引才難、留才難等問題,培育企業發展急需緊缺人才提供了堅實的政策支撐。
【人才落戶】
鼓勵青年人才來蓉落戶
優化人才落戶制度
落戶是廣大人才普遍關心的問題。《行動計劃》以更開放、更包容、更便利的理念,優化人才落戶制度,推行“先落戶后就業”的落戶政策,放寬落戶限制,提高落戶便利性。
記者了解到,《行動計劃》鼓勵青年大學生、技能人才等青年人才來蓉落戶,明確具有普通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青年人才,憑畢業證來蓉即可申請辦理落戶手續。在本市同一用人單位工作兩年及以上的技能人才,可憑單位推薦、部門認定辦理落戶手續。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為進一步吸引人才、改善人口結構,我市將本科及以上學歷的青年人才落戶的門檻降低、手續簡化,只要有畢業證就可以落戶,讓更多的人才來蓉工作;同時,著眼于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對于在同一企業工作兩年的技能人才,也通過企業推薦、人社部門認定的方式辦理落戶手續。
【住房保障】
應屆畢業生來蓉應聘 提供7天以內免費入住
多種方式解決人才安居問題
安居才能樂業。為優化我市人才集聚環境,增強對人才的吸引力,《行動計劃》把解決“蓉漂”安居問題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強人才住房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人才安居提供了人才公寓、產業新城配套租賃住房和用人單位自建倒班房等多種方式和途徑的解決方案。
《行動計劃》明確,對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提供5年租賃服務和期滿優惠購買的方式予以保障;對急需緊缺的技能人才、管理人才等,按產城一體、職住平衡原則配套租賃住房,以租賃的方式向人才開放;對企業技術工人、產業工人等基礎性人才,鼓勵企業按城市規劃與土地出讓管理有關規定自建住房(即企業倒班房),解決基礎性人才大批量引進后的住房保障問題,確保讓廣大“蓉漂”住得上房、安得了家。
此外,針對外地來蓉應聘的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應屆畢業生,結合成都產業布局和城市發展總體規劃,我市設置了22個7天以內免費入住的青年人才驛站,為符合條件的外地大學生來蓉應聘提供便利條件。
【醫療待遇】
為急需緊缺人才就醫開辟綠色通道
鼓勵社會力量建設國際醫院
《行動計劃》明確提高人才醫療待遇,通過建設國際醫院,提供相關外語接待、“一對一”診療服務等措施提高對外籍人士的診療水平。
具體而言,完善高層次人才醫療保健待遇,鼓勵社會力量建設國際醫院,整合三甲醫院等優質醫療資源,為高層次人才提供預約診療、外語接待等“一對一”診療服務。同時,為高層次人才購買商業醫療保險,推動符合條件的醫院、診療中心與國內外保險公司合作,探索在自貿區內開展國際醫療保險直付結算服務試點。為急需緊缺人才就醫開辟綠色通道。
【激勵扶持】
可給予不超過 其年度個人收入5%的獎勵
實體經濟領域年收入50萬元以上的人才
產業發展離不開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的引領和帶動,也離不開千千萬萬專業技術人才、技能人才的保障和支撐。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行動計劃》從多層次多維度給予了資助和扶持,既對頂尖團隊、領軍人才給予大幅資助,又對技術、技能人才實施安家補貼,讓各類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能;還重點從促進實體經濟和新經濟發展出發,對為成都產業發展作出較大貢獻的人才,按其年收入予以獎勵。
具體而言,《行動計劃》明確,對市域實體經濟和新經濟領域年收入50萬元以上的人才,按其貢獻給予不超過其年度個人收入5%的獎勵。對畢業5年內在蓉創業的大學生,給予最高50萬元、最長3年貸款期限和全額貼息支持。對全市重點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新引進的急需緊缺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3年內給予每人最高3000元/月的安家補貼。建立人才技能等級、專業技術職稱提升獎勵制度,給予每人最高6000元補貼。
【人才培養】
為市民提供 技術技能免費培訓
設立1.6億元專項資金
為把我市的人力資源優勢轉化為人才優勢、把人才優勢轉化為創新優勢,《行動計劃》鼓勵發展繼續教育和職業教育,推進人力資源提能行動,開展全民技術技能免費培訓,大力培育高技能人才,著力培養造就一批“成都工匠”,為城市發展提供高素質的人才保障。
在校地校企合作培養產業發展人才方面,《行動計劃》明確,支持在蓉高校和職業技術(技工)院校根據成都產業發展需要調整學科(專業)設置,給予最高2000萬元補貼。鼓勵在蓉企業與高校、職業技術(技工)院校合作開展人才培養,給予最高500萬元補貼。對合作建設學生實訓(實習)基地的,給予其最高100萬元補貼。
在全民免費技術技能培訓方面,《行動計劃》明確,設立1.6億元專項資金,支持職業技術(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面向社會開放培訓資源,向有就業創業愿望的市民提供免費培訓,其中事業單位提供社會化培訓所得扣除成本后的收入,納入單位績效工資總額管理,不計基數。同時,每年有計劃多形式開展百萬人次技術技能培訓,對新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全額報銷考試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