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國各地陸續公布上半年經濟數據,深圳GDP以同比增長8.8%、高出全國1.9和全省1.0個百分點的出色表現,刷爆了朋友圈。人們從不同維度,嘗試著破解深圳健康成長的“基因圖譜”。
細心的專業人士發現,深圳經濟運行有兩大特點顯得與眾不同,值得關注:一是經濟結構持續優化,質量效益穩步提升,實體經濟不斷壯大;二是新經濟正從若隱若現、“潛龍在淵”的將來時,遞進到活龍活現、“騰必九天”的現在進行時,并釋放強大的新動能。這令人更加憧憬轉型發展的明天。
結構優化為經濟提質增效
從統計數據看,深圳經濟在結構優化、提質增效的道路上持續穩步前行。
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下同)工業增加值3596.3億元,增長7.8%,創今年以來最高增幅,比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別提高0.2和0.3個百分點,達2014年以來同期最大值,高于全國和全省0.9、0.6個百分點。前十大行業中,有8個行業正增長。特別是前三大行業計算機及其它電子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分別增長8.6%、9.1%和17.4%,均高于全市GDP和工業增幅。
在第三產業,高端服務業的增勢更加明顯,主導產業的驅動作用增強,結構進一步優化。金融業、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現代物流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均保持兩位數增幅,成為第三產業的主導力量。
從傳統“三駕馬車”來看:上半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2071.6億元,猛增30.6%,其中工業、基礎設施、非房地產開發三大投資居功至偉,增速遠超全市投資增速,且深圳51.9%的投資來源于民間,這與全國其它地區顯著不同;消費日趨活躍,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73.91億元,增長9.4%,比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別提高0.3、1.3個百分點,為今年以來最高增幅,也是2013年以來同期新高;出口總額上半年為7448.48億元,增長6.1%,比1-5月提高0.9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提高7.4個百分點,表明外貿形勢和實體經濟正持續好轉。統計專家表示,正是投資、消費、出口同時改善,確保了深圳經濟在大體量基礎上持續健康發展。
另一組數據,則折射出深圳實體經濟的活躍程度。
在統計工作中,納入統計范疇的企業都須達到一定規模,即統計中的“規模以上”或“限額以上”。上半年,深圳各主要行業均新增一批這樣的企業,其中工業949家,服務業930家,批發業1122家,零售業143家,可見中小實體企業做大做強的節奏。
作為實體經濟的“主戰場”,工業經濟日益凸顯高端化趨勢。上半年,先進制造業(新口徑)、高技術制造業分別完成增加值2499.32億元和2335.21億元,增長10.2%和9.7%,比一季度提高2.2和0.5個百分點,雙雙高于全市工業增幅,分別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69.5%和64.9%。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工業呈現“大企業快馬加鞭,小企業迎頭趕上”的喜人勢頭。工業百強企業上半年完成增加值2206.96億元,增長10.8%。949家新晉納入統計的中小企業,合計實現增加值117.7億元,大增24%。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