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長沙經開區人才市場內人來人往。三一重工、北汽福田、藍思科技的招聘臺前,應聘者排起了長龍,有來應聘工程師的,也有青睞焊工、裝配鉗工崗位的。
“上半年園區經濟來勢不錯,企業訂單同比增加,用工量也大幅提升?!遍L沙經開區人才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上半年每月8日的招聘會,成了最熱鬧的一天。
不只是長沙經開區,上半年全市園區經濟穩中有進,規模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1%,也驅動全市工業經濟穩中有升,智能制造、新興產業、項目建設均有新突破、新氣象。
上半年,長沙工業經濟穩中有升,規模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1%,電子信息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增速均超過20%,1-5月規模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24.4%,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11個項目入選國家智能制造專項
自2015年長沙發布《長沙智能制造三年(2015—2018年)行動計劃》以來,長沙智能制造邁入了快車道,截至2016年長沙已形成230家智能制造示范企業。
同時,長沙鼓勵企業申報省級、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企業。截至6月底,長沙已有威勝科技、華曙高科、三一重工3家企業獲批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11個項目入選國家智能制造專項,僅2017年就新增7個。
2017年3月,長沙首條工業4.0示范線在博世長沙工廠投入并開始量產。博世長沙技術總監張畢生介紹,與傳統生產線相比,新生產線生產效率提高30%以上,原來組裝一個防抱死馬達需要12.5秒,現在只需要7.5秒,操作人員大幅減少,質量損失減少30%。
日前,長沙出臺《長沙建設國家智能制造中心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3年內新增智能制造示范企業(示范車間)300個,到2025年全市制造企業基本實現智能化,智能制造支撐體系完善,長沙智能制造再迎新機遇。
新動能點多面廣,呈蓬勃之勢
經濟進入新常態,長沙工業經濟也面臨著爬坡越坎,提速換擋的任務。在傳統產業增長乏力之際,培育經濟新動能,彌補動能短板,成為拉動長沙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推手。
上半年,移動互聯網岳麓峰會、湖南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推進大會、第15屆東亞論壇先后在長沙舉行,打造了一個個高端產業平臺,吸引企業紛紛落戶長沙,為新興產業發展“添油加柴”。
根據上半年全市經濟運行報告顯示,長沙移動互聯網、北斗等新興產業蓬勃興起,至6月末,全市移動互聯網企業已突破15000家,從業人數突破12萬人。
值得一提的是,新材料、、人工智能、航天航空、3D打印、新能源汽車、軍民融合企業也紛紛“搶跑”,搶占市場,提升行業地位,產業規模日益擴大。
星沙產業基地企業云箭集團按照湖南省電力裝備產業規劃,利用國家軍民融合政策,大力發展水輪發電裝備制造,著力打造湖南水力發電設備產業集群基地,目前已具備10萬千瓦以下中小型水輪發電機組的設計制造能力。
目前,云箭集團的中小型水電發電機不僅成功占領了國內市場,而且也遠銷東南亞、朝鮮、哈薩克斯坦、非洲等國家和地區,獲得了業內的一致好評。
新引進投資5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153個
一個企業就是一個經濟增長點,一個產業就是一個增長極。要形成增長極,就要先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而核心是招大引強。
記者了解到,截至6月底,長沙累計新引進投資5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達153個,同比增長24.3%,投資過億元項目87個,其中50億元以上項目3個,為長沙億達智造小鎮、TDK新科電子以及廣汽三菱發動機和后續擴建項目。
長沙億達智造小鎮項目總投資100億元,規劃面積3410畝,分兩期實施,建設周期4年,一期502畝項目將于2017年11月份開工,擬打造一個引領三湘、全國一流的智能制造產業平臺,建成投運后,將成為長沙建設國家智能制造中心的一大亮點。
廣汽三菱發動機及整車技改項目2017年3月正式動工,生產最先進的發動機,一期規劃年產能15萬臺,預計2018年下半年正式投產。
進入夏季,長沙招大引強更加火爆。5月18日,在瀏陽經開區2017年招商項目集中簽約儀式上,集中簽約項目12個,招商引資總額545億元;5月25日,望城經開區現場21個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達188.9億元;7月13日,20個項目集中落戶寧鄉經開區,投資總額達125億元……一個個“超50億元”重大項目的落地,為長沙下半年及未來工業經濟發展再蓄新動能。
多個政策出臺,撐起產業發展“保護傘”
近日,一封深圳企業家寫給深圳市政府的信,在微信朋友圈熱傳。信中表示招商不如營商,這代表著諸多企業家的心聲。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上半年長沙可謂不遺余力,令人稱道的是發布了“長沙工業30條”。
這一套為長沙工業企業降成本、促轉型、拓市場、育人才、優環境打出的政策“組合拳”,一經發布,振奮人心,為長沙工業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撐起“保護傘”,也提升了長沙招商引資“軟環境”。
面對人才難尋難題,接踵而來的是“長沙人才新政22條”,長沙首次對應屆本科畢業生實施“零門檻”落戶,未來五年,還將投入百億以上招賢納士,含金量之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科技創新“1+4”、開放型經濟“2+4”等政策出臺,也有力地激發了長沙企業創新創業的活力。
區縣(市)、園區迅速對接市委、市政府的新政,紛紛出臺政策實施細則,讓政策以最快的速度落地生根,落實見效,為長沙工業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更加充足的陽光雨露。
2017年7月,長沙經開區更是率先發布了支持軍民融合人才創新創業鼓勵辦法,其中創業項目最高可獲1000萬元項目扶持資金,這無疑將大大加快軍民融合人才項目的引進,推進園區轉型升級。
市經信委黨委書記、主任黃滔表示,改革雖然已經按下了“啟動鍵”,但還要確保在實施的過程中不按“延遲鍵”,只有快速扎實推進改革,才能讓企業園區盡快享受改革紅利,促進企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