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科學技術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應急管理廳印發了《廣東省培育安全應急與環保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對全省“應急產業”發展明確了目標和任務,指明了發展方向。
據廣東省應急管理廳黨委書記、廳長王中丙介紹,廣東省的應急裝備產業目前產值還不大,行業跨界較大,分布在國民經濟各行業中,整體分散,以中小企業居多,龍頭企業仍在培育中。當前,國家對應急管理、安全發展、綠色發展工作高度重視,不斷完善頂層設計,相關法律法規、標準、政策陸續出臺實施,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撐。“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對安全、應急的期望日益增長,企業安全應急和需求明顯增強,市場需求持續擴大,為產業發展提供了穩定的市場支撐。應急產業與電子信息產業息息相關,主要依托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來發展,已經拓展出一些新業態、新模式,有堅實的產業基礎和龐大的市場需求,深圳在這方面大有可為。”王中丙說。
在具體項目上,近年廣東在實時三維建模、VR圖傳方面有所突破。在全面整合各部門信息資源,實現應急指揮“一張圖”的基礎上,積極推進VR虛擬三維實時建模圖傳技術在應急救援過程中的創新應用。應急管理部門充分利用無人機機動性強、視角廣、功能全的突出優勢,搭載高倍變焦鏡頭,對受災區域進行無死角空中巡查。通過無人機高空信息采集,進行超高清、大比例縮放、720o全景瀏覽,綜合運用VR、AR、空間三維技術,對受災現場環境進行三維重建、場景模擬仿真,精準測量災區范圍,精確構建3D建模實景,真實還原災情現場。在極端環境下通過應急通信系統,將災情環境畫面實時回傳指揮中心,實時連通一線指揮員、基層干部,掌握最新的現場一手信息,實現應急救援精準判斷、精準組織、精準協調、精準指揮。
另外,在全域感知上,廣東也實現了創新突破。據介紹,廣東堅持沒有信息化就沒有應急管理現代化的理念,依靠科技不斷提高應急管理的科學化、專業化、智能化、精細化,不斷實現了各類信息化系統的數據組合、治理融合,初步解決了融合指揮、應急通信兩大難題。
下一步,省應急廳將依托新基建和應急管理“十四五”規劃,積極探索打造“全域感知”智慧應急系統平臺,更高水平地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利用視頻感知、物聯感知、航空感知等各類感知技術,對安全生產、自然災害、城市安全、現場救援等各領域進行全面信息采集,推動實現空、天、地全域感知;積極探索打通以人為主體的指揮體系、以數據為主體的網絡體系和以應急資源為主體的保障體系,實現應急管理全要素覆蓋;建立涵蓋自然災害、安全生產的方方面面,包括地質災害、易澇點、森林防火、危化品、尾礦庫、有限空間、道路運輸、建筑施工等行業領域的智慧感知體系;打造空中、地面和地下的立體感知網絡,探索實現事前預判、臨災預告、短臨預警。
目前,省應急管理廳已經與華為、數廣等公司成立了聯合創新中心,共同打造應急管理科技信息化創新平臺,不斷將需求轉化成市場應用。在應急管理現代化方面,廣東與深圳等高新技術協同發展,開始走在全國前列。
另悉,2019年,全省安全應急方面的有效發明專利量1.38萬件,約占全國的11%,全省應急產業產值約600億元,主要集中在安全應急監測預警裝備、應急救援特種裝備、智能安全應急產品、安全應急服務等領域。“十四五”期間,隨著全社會對安全更加關注,應急產業規模預計每年會有兩位數的增長,會加速推動應急管理現代化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