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
去年11月21日,2020重慶英才大會在悅來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通過英才大會,重慶引進緊缺優秀人才1821名、簽約項目267個,引進人才和項目均創新高。
英才大會其實只是我市大力推進人才工作的舉措之一。“十三五”以來,我市深入實施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行動計劃,持續完善人才體制機制,實施巴渝工匠2020計劃、英才計劃等人才專項,構建起“近者悅、遠者來”的人才生態。
累計引進優秀緊缺人才5萬余人,發放英才服務卡3600余張,提供各類服務近6萬人次……
去年12月10日,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在廣東省廣州市開賽,重慶代表團共派出97名選手,取得4金4銀4銅41優勝的好成績。
在2019年,我市還高質量舉辦了“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并永久落戶重慶。此前,我市培養的技能人才在世界技能大賽中獲得6金7銀2銅9優勝的佳績。
據了解,近年來,我市強化技能人才平臺載體建設,全市技能人才達到387萬人,實施“巴渝工匠”計劃,“智能+技能”人才助力我市打造智造重鎮、智慧名城。
此外,我市建成全國第二個國家級人力資源產業園,2020年營業收入超百億元。全市人力資源服務業從弱到強、快速發展,機構達1860家、營業收入達357億元。去年新招博士后實現“次年翻倍”,提前完成“倍增計劃”。
活力四射的人才隊伍,已逐漸匯集成為推動重慶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力量。
和諧勞動關系
夯實社會安定基礎
勞動關系是否和諧事關勞動者和企業利益,事關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我市堅持“預防”和“處置”雙管齊下,著力治理源頭、協商調解、風險防范、監管排查,有力維護廣大職工和企業的切身利益,夯實社會安定和諧基礎。
“十三五”時期,我市持續開展和諧勞動關系綜合改革試驗,落實勞動合同和集體協商制度,全市勞動合同簽訂率維持在95%以上,勞動人事爭議案件結案率保持在92%以上,勞動人事爭議調解成功率保持在60%左右,勞動保障監察舉報投訴結案率達到100%。
同時,推動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向基層一線延伸,全市各級協調勞動關系機構達到950個。推進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規范化、標準化、專業化、信息化建設,全市未發生因欠薪等勞動糾紛引發的惡性事件,切實保障了勞動者合法權益,維護了社會穩定大局。
激活乘數之效
多事項實現川渝跨省通辦
川渝兩地領取養老金人員待遇資格認證、社會保障卡啟用(激活)、社會保障卡掛失與解掛……從2020年開始,川渝兩地市民辦理這些人社業務時,不再受地域限制,通過“渝快辦”等平臺即可網上辦理。
據了解,去年4月2日,川渝人社“云簽約”《共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川渝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合作協議》,建立起“1+N”合作模式。
川渝兩地人社部門共簽訂省(市)、區縣級協議77個,(省市級31個,區縣級46個)雙方確定的80項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基本完成,24項“跨省通辦”事項全面完成,辦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人社領域“五件大事”,兩地實現便民利民的人社信息化“兩地通”、招聘求職“一點通”、養老保險待遇資格“就地認”、人才流動檔案辦理“零跑路”、社保卡“就近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