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實施方案》去年印發,提出要打造成全國數字經濟發展標桿城市。作為制造業大市,佛山的實體經濟相對發達,要打造數字經濟發展標桿城市,必須依托互聯網與數字技術,創新推動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的融合發展。而作為數字經濟的部分,時下火熱的直播帶貨的背后,正是這兩種經濟融合發展進入快車道的具體表現。那么,佛山如何以直播帶貨為切入點,推動傳統商貿業數字化轉型,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
對此,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數字經濟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劉洋認為,佛山的企業要以直播帶貨為抓手,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探索線上銷售新模式,并通過用戶的反饋不斷調整生產,以適應個性化、定制化的新消費需求。政府也要加快推動新基建以加強數字技術支撐,并加強政府、企業與民眾的聯動,打造佛山制造在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競爭力。
爆款背后:做好線上銷售模式的取舍
堅持實體經濟、制造業不動搖是佛山“十四五”規劃提出的重要內容。探索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的新模式,積極入局直播帶貨是目前許多佛山企業抓住數字經濟機遇的重中之重。
劉洋認為,在本輪以直播帶貨為代表的數字經濟熱潮中,由于“有家就有佛山家電和佛山陶瓷,有建筑工地就有佛山建材,有廚房就有佛山醬油”的佛山制造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形成了具有公信力和品質標準的網購預期,直播平臺、商家也都愿意將佛山品牌的產品作為主打產品、爆款產品來引流和導流。“家電、家居、陶瓷、衛浴等佛山消費類產品已成為各大線上平臺各類促銷活動的爆款。”
在佛山制造頻頻成為直播帶貨爆款的背后,也存在著亟待解決的問題。劉洋指出,當下佛山制造業形成了“龍頭企業引領+大中小微企業融通發展”的生產端格局,在某個消費類行業既有龍頭企業也有中小制造商,服務于不同的消費群體,容易形成相對固化的經銷商模式。不少佛山制造企業無論是在傳統的電商網購渠道還是入局時下熱門的直播帶貨領域,仍然沿用傳統的經銷商模式。這種模式有優勢,就是可以通過構建具備比較優勢的制造能力、產品質量和品牌形象,將終端銷售交付給各種銷售力量,能夠實現穩定增長的生產銷售規模。但是,這種模式同時帶來三個需要佛山企業積極化解的問題。
第一,由于有中間商賺差價,制造企業規模生產的通用產品容易陷入價格戰,產品利潤率相對較低。
第二,如果制造企業想獨立發展電商,或是通過直播帶貨直接進入終端銷售平臺,那么在商品定價、區域市場劃分和責任權利方面將與傳統經銷商模式產生沖突。這需要企業做好平衡取舍。
第三,制造企業較難直接掌握消費者偏好。隨著數字化的普及與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體驗消費、興趣消費、快樂消費成為消費新主導,傳導到制造端,要求制造企業更直接地掌握消費者的需求與反饋,并基于此形成高效應對機制,以打破傳統工業化大生產邏輯,去適應創意設計、柔性生產、定制生產等消費新需求。
入局直播帶貨,佛山在人才結構方面也存在優化的空間。“目前大部分直播帶貨的主播多為跨界兼職參與者,但專業化、專職化的主播才是各地直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要素。”劉洋指出,個性化與創新性是直播帶貨等新興線上經濟模式的顯著特點,這與佛山制造企業中占較大比例的傳統生產線產業工人的特點并不完全匹配。許多面向傳統技能人才的優惠政策也可能并不適用于直播人才、新型數字經濟人才。
實際上,近年來佛山不斷致力于構筑具有全球吸引力和競爭力的人才高地,也提出了要創建青年友好型城市。劉洋建議,數字經濟人才政策優化與完善應該是佛山政府優化營商環境的重點。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數字人才來到佛山,促進佛山制造業與數字經濟的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