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建筑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行業環境,面臨國有企業如何在“第一資源”爭奪戰中彰顯人才資源優勢、夯實可持續發展根基等各種挑戰,上海建工四建集團有限公司立足開發培養與引進吸納“兩個輪子”一起轉、校園招聘與市場選聘“兩條腿”一起走,使集團改革驅動、轉型發展的各項目標任務得以順利實施。為加快開拓華東、華南等外埠區域市場,拓展多領域的聯動發展,力爭全面轉型升級為全國化的建筑工程總承包服務企業,四建黨委特別重視市場化手段吸納優秀高中級成熟人才,有效推動了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適應經營戰略布局,在人才市場配置觀念上形成基本共識。有著“上海四建、精品先鋒”行業良好口碑的四建集團,依靠雄厚的科技研發,精良的機械設備,先進的施工工藝和精細的科學管理,完美建造了世博會中國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迪士尼夢幻城堡等一大批國家級重大工程項目。2020年實現年經營額450億、主營業務超200億和年施工能力超過2000萬平方米的目標,保持多年來在上海建工“第一軍團”、排頭兵地位。取得如此成績與企業的“人才強企”戰略密切相關,除了秉承傳統的校園招聘外,還廣納社會有用之才,僅2018年至2020年的三年間,共引進成熟人才801人,成為人才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手段。集團上下充分意識到,引進成熟人才有利于加快適應企業規模擴大和經營戰略布局,有助于縮短人才培養周期和隊伍結構的改善,也有效提升了施工企業的管理效能和核心競爭力。
適應區域市場發展,在選聘屬地人才進程上加大推進。進入“十三五”以來,四建集團從始至終踐行“走出去”戰略,積極優化全國化布局,先后組建了江蘇公司、廣州公司、深圳公司、海南公司和華南市政公司等區域經濟組織。為加快推進屬地化經營,黨委加大了屬地化成熟人才的引進力度,運用市場化手段共計吸納449名優秀人才,他們中有2人選拔到區域公司領導崗位,有44人被充實到區域公司職能部門負責人、項目經理等中層干部崗位,成為開拓外埠市場、推動地標項目建設的中堅力量,并以地標項目引領區域市場拓展,目前江蘇市場經營額超過80億元,華南市場經營額超過150億元大關,其中不乏有南京金鷹、中山大學、星河雅寶等一批標志性建筑。
適應各產業鏈拓展,在盤活緊缺人才資源上得到改善。近年來,四建黨委圍繞集團改革發展、轉型升級各項步驟,進一步厚植發展實力、培育競爭優勢、彰顯品牌效應。為適應投資、設計、土建、市政、安裝、裝飾、綜改等多產業鏈的集聚效應,在引進成熟人才體系上不斷進行優化完善,以學歷、職稱、執業資格等作為基本考核條件,以專業能力適配作為擇優入職標準,近三年引進的801名成熟人才中,108人具備全日制985、211本科及以上學歷;318人持有注冊類執業資格證書,其中比較熱門的一級建造師證書持有者242人,比較緊缺的注冊一級造價工程師證書持有者21人,注冊安全工程師證書持有者29人。引進成熟人才,既補充了企業所需的相關執業資格,基本滿足了安全、質量、機械、測量等崗位的需求,也有效支撐了市政板塊、華南區域公司等領域的持續健康發展。
人才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如何引得進、用得好、留得住,對許多企業來說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尤其對四建集團這樣一個老牌國企也可說是直面挑戰、普遍應對的問題。進入“十四五”新一輪發展,四建黨委立足于新時代國有企業做優做強做大的新高度,充分認識國有施工企業引進成熟人才,是企業自身發展的要求,是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也是推動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著力統籌謀劃人才引進工作,特別是著眼于企業戰略目標的實施、產業布局多元化的挑戰、全國化市場的深耕、新興業務的拓展和信息技術數字化的升級,黨委還通過組織人事部門在人才選聘、梯隊儲備、隊伍優化和專業調整、能力構建、知識儲存等方面,做出積極思考和相應對策,進一步明確要科學把握引才、育才、用才的關系,建立健全重大工程、重點區域、重要領域人才儲備庫,持續完善專業化、數字化、產業化的人才服務保障體系,從而為“人才引擎”高速運轉營造良好環境,并成為企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