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無論是國家對上海的戰略要求,還是上海自身的城市規劃,都將創新擺在首要位置。我們邀請產業經濟學、城市研究、政策研究等方面專家進行線上咨詢。結合專家意見及數據可獲取性因素,確定全球城市吸引力指標體系(表1)。
我們從滿足創新類人才需求角度出發,營造城市舒適度為目的,構建了宜居環境、安全保障、社會環境和自我實現4個一級指標、12個二級指標的全球城市吸引力評價模型(圖1)。
我們對標可稱之為“全球城市”的紐約、倫敦、東京、北京和巴黎,看看上海的優勢和差距,并尋求提升城市軟實力的解決方案。
上海與一流全球城市的差距
從綜合測評結果看,紐約、東京、倫敦列前3位,得分分別為0.6636、0.6037和0.5301,上海得分僅0.4226。上海在社會環境和自我實現兩大一級指標中排名均靠后,對人才的吸引力不強。
從宜居環境看,紐約、東京排名較靠前,上海、倫敦居后。紐約的PM2.5濃度、水域率指標表現較好,且紐約軌道交通路網密度較高,便利人才的生活與交流。東京主要是由于其在餐飲購物及生態環境指標上比其他城市表現更為良好,一是東京的餐廳與購物中心數量較多,且綠化覆蓋率與PM2.5濃度也表現較好,這主要是因為東京地震較為頻繁,設置了較多的公園,因此綠化覆蓋較高。上海在宜居環境指標上,餐飲購物這一指標排名第2位,原因為上海是全球知名品牌的“首店聚集地”,擁有眾多購物中心和頂級餐廳,能滿足人才對高生活品質的需要。但上海在居住環境指標表現不佳,主要是由于房價收入比和房租收入比較高,上海的房價收入比為15.06,遠高于紐約(3.99)、倫敦(5.65)和巴黎(6.28),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也較其他城市低,僅64183元,而紐約高達327032元。此外,上海的房租收入比也較高,房價收入比高達0.94,而倫敦僅0.2,上海一居室月租金高達5041元,而倫敦僅為3669元,總體看,上海生活成本較高。
從安全保障看,
北京憑借良好的醫療體系排名第1位,大型醫院數量達648家。東京在安全指數這一指標上表現良好,而北京和上海差距較大。巴黎安全指標表現最差,主要是由于巴黎失業率高達7.6%,且大型醫院數量較少,僅72家,但可圈可點的是巴黎乃至整個法國的醫療保險已實現全覆蓋,所有法國境內的合法居民都可以申請全民醫保。此外,如果是沒有居留卡或已辦理合法身份的外國人,法國政府仍會為該人群提供國家免費醫療援助。數據顯示,上海在信息安全與數據安全方面與排名第1位的東京仍有較大差距,這一指標主要衡量城市預防網絡攻擊、保護各類數據安全的情況。上海的大型醫院數量比歐美的全球城市多,但與北京的648家和東京的647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此外,上海的醫療保險覆蓋率為87.4%,與倫敦、巴黎這些醫療保險全覆蓋的城市相比仍有差距,醫療體系完備程度有待提高。
從社會環境看,上海在文化氛圍和教育資源兩個指標上與其他城市相比差距較大。上海的博物館和美術館分別為100家和25家,而巴黎有292家博物館,紐約有1475家美術館;上海的公共圖書館也僅25家。公共圖書館可為“雙創”提供良好的孵化條件,免費向社會提供優質的文化科技資源,有利于大幅提升知識傳播的力度和速度。在教育資源方面,上海高校數量不少,但QS排名Top500高校上海僅有4所,而倫敦和巴黎均有11所。此外,公共教育經費支出占本級財務支出的比重與紐約、東京相比略低一些,上海為10.99%,紐約和東京分別為15.71%和14.15%,上海需要繼續加強教育方面投入。
從自我實現看,紐約、北京、東京表現突出,對人才自我價值實現空間的廣度和深度較高,而巴黎、倫敦、上海稍遜。在科創活力方面,上海科技投入比東京、北京少,上??蒲型度霃姸葹?.03%,東京、北京分別為10.17%與6.17%。上海的科技創新競爭力較弱,與紐約、東京相比存在一定差距。2018年東京以16899項PCT專利申請數居第1位,而上海僅1246項。上海的產學研合作情況不佳,2018年產學研合作發表論文占比為2.3%,遠低于紐約的8.5%和東京的7.7%,科技創新轉化效率較低。在經濟活力方面,上海主要是三大產業結構發展不協調,上海的第三產業占比近70%,而倫敦、紐約分別為92.59%和94.14%。在開放程度方面,上海吸引的高校留學生數量較其他全球城市有一定差距,2018年上海有留學生6.09萬人,而紐約每年可吸引留學生99萬人。在北京和東京的跨國公司總部數最多,分別為58家和38家,而上海僅7家,上海本土大企業數量與其他全球城市相比差距顯著。國際組織總部落戶有利于吸引創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