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合肥全市工作實現增加值1095.37億元,增長9.1%,較一季度加快0.4個百分點,高出全國和全省3.1和0.6個百分點。 21個行業增加值增幅超全市平均水平,總量前三大行業分別為: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和汽車制造業。多數產品的產量增加,其中高端產品增長較快。據統計,上半年,列入監測統計的265種工業產品產量實現增長的有145種,主要產品中,新能源汽車1.24萬輛,增長1.9倍;鋰離子電池1551.39萬只,增長73.0%;智能電視230.16萬臺,增長48.0%;太陽能電池286.51萬千瓦,增長45.0%;工業機器人170套,增長38.2%。
積極打造“工業設計城”
與此同時,市經信委積極引導鼓勵企業創新發展。
2016年,合肥市新認定市級企業技術中心63家,已推薦33家企業申報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目前,我市擁有市級以上技術中心402家,其中國家級34家、省級194家、市級174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總數在全國省會城市排位第一。
2014年初,市經信委提交了《關于合肥市工業設計產業發展情況的匯報》,市政府決定選址蜀山區建設中國(合肥)工業設計城。
工業設計城功能定位是集產品設計、交易展示、人才培訓、設計大賽、專題論壇和服務等為一體的示范園區,引入工業設計企業和上下游服務商,形成“創意-設計-打樣-成品”快速系列化布局。如今,一期6.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的中國(合肥)工業設計城已建成,蜀山區已通過招投標引進中工經信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正在運營管理。
目前,已有德國、美國、意大利、澳大利亞、臺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有30多家國際工業設計中心、企業研發中心、工業設計企業簽約入駐;有近60家企業意向入駐其中國海科技創新設計中心、寧波易高設計公司、合肥力發、車一充、智慧狗設計中心等5家企業已入駐辦公;另有入駐注冊的6家企業16項設計產品已獲得德國紅點、IF、美國IDEA(工業設計優秀獎)等國際設計大獎,占全國獲獎總數的20%,成為全國獲獎多的工業設計產業園區之一。
緊抓通信設施演進升級
在信息產業發展方面,市經信委堅持科技創新,優化資源配置,推動面向生產、生活和管理的信息消費快速增長,積極探索走出一條符合全市工業發展的兩化深度融合之路。
“十二五”期間,市經信委緊抓通信基礎設施演進升級,三大電信運營企業在肥投入120億,建成本地光纜纖芯長度達405萬芯公里,基站13616座,其中4G基站9401余座,實現3G信號城鄉覆蓋100%、中心城區、近郊(縣城)的4G網絡覆蓋率達98.7%。;互聯網出口達1.6T,家庭寬帶繼上海、武漢后率先突破20M;城區成型小區基本實現光纖到樓,可提供100M接入帶寬;非成型小區(如城中村)、農村采用ADSL、FTTH等多種方式覆蓋,農村集鎮具備100M接入能力。
此外,合肥市還編制完成了《合肥市加快推進公共場所無線局域網建設行動計劃(2015-2016年)》,并以市政府辦公廳名義下發,全面開展全市重要公共場所無線局域網建設。截止8月上旬,合肥市無線局域網建設成效突出,全市已建成AP點約2萬個,其中主城區已建成約1.2萬個AP,平均每日上線人數1.3萬余人。其中,市行政服務大廳、淮河路步行街、瑤海和平廣場和包公祠等示范點已開通無線局域網免費接入,下行帶寬達20兆,運行質量良好,受到市民和游客們的一致好評。其他縣市、開發區前端AP建設加快推進。
“十三五”將實現新突破
未來五年,合肥工業將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核心理念,加快“調轉促”步伐,抓住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技術深度融合“一條主線”,用好穩定工業投資、擴大信息消費、推動國際產能合作“三個手段”,著力推進合肥工業優勢產業國際化、新興產業規模化、傳統產業高端化、生產制造智能化、創業創新常態化“五化發展”。為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全國性產業創新中心提供強有力產業支撐。
預計到2020年,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達到4000億元,年均增長11%;“十三五”期間將累計完成工業投資14000億元,其中技術改造投資8400億元,占工業投資60%以上。兩化融合發展水平指數達92,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達到85,移動寬帶家庭普及率達9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