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新京報合作進行的以“關注北京企業復工復產狀況”為主題的調研活動第五站,走到了北京京海人機電泵控制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海人機”)。
7月22日,北京企聯相關負責人與新京報記者一同來到了這里,和京海人機相關負責人進行了長達兩個半小時的溝通交流。對談中,京海人機方面介紹了近年來企業的技術研發創新、節能改造,以及在疫情期間企業及員工為冬奧場館提供的有力保障。
今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都出臺了不少企業紓困相關政策。在國務院出臺了六方面33項措施后,北京市也細化提出了六方面45項措施。在此背景下,北京企聯聯合新京報,旨在通過對部分代表性企業的走訪調研,了解北京企業對復工復產等相關工作的想法、實際操作和政策需求。
京海人機:創新驅動 打造高精尖企業發展體系
走進京海人機會議室,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滿墻的獲獎證書與陳列在一旁的電泵設備。京海人機總經理韓玉華告訴記者,公司自成立至今,始終將創新能力作為主要生產力,并積極與院校進行產、學、研合作。獲得多個國家實用專利、軟件著作權及全國創新成果獎、北京市新技術新產品證書。
當然,作為一家技術驅動型企業,京海人機對于核心技術研發的探索并未止步于此。為響應國家政策的號召,助力碳達峰碳中和,京海人機推出了三元流葉輪的離心泵改造技術以及智慧型調速給水泵系統。
離心泵是我國鋼鐵、電力、石化、城市給排水等行業領域廣泛使用的機械設備,其中結構相對簡單,拆卸較為方便的單級離心泵占很大比例,數量最多。從投入產出比來看,運行工況相對穩定、電機額定功率200kW以上的單級離心泵采用三元流葉輪進行節能改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較為明顯。
“如果在鋼鐵、電力、石化、市政等四大行業中推廣應用三元流葉輪,每年可節電58.5億kwh,減少碳排放498.5萬噸,使全國碳排放減少0.04%以上。”京海人機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公司已有多年的離心泵三元流葉輪改造技術經驗,截至目前,該技術已經改造設備572臺,累計節電2.2億kwh,累計減碳20萬噸。
疫情期間保工保產保雙奧
作為首都各大供熱企業保駕單位,多年來京海人機承擔著北京市2億平方米的供熱面積。京海人機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保障供暖期間平穩運行,公司一線管理者堅持每年實地考察供熱現場,對常用設備進行安全排查,同時制定24小時搶修方案,供暖季調動人員每年1150人次,處理事件300余次。
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國蔓延,面對突如其來的困境,京海人機第一時間作出反應,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更是精心組織復工復產,確保供熱正常和搶修工作的完成。
在今年北京疫情封控期間,京海人機在員工居家的同時不曾松懈,通過線上技術支持,為客戶提供遠程服務。京海人機負責人表示,“供熱項目是民生工程,時效性強。公司各部門采取線上辦公,分別是電話溝通,視頻交流,微信群討論等多種方法為使用客戶提供服務,力爭把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疫情當前,公司的全體員工均表現出始終如一的堅守,確保供熱系統順利運轉的同時,組織員工通過線上學習交流,實現自身的保工保產。
不僅如此,憑借多年的供熱系統工作經驗,京海人機成為了冬奧會的場館保障單位。在前期的籌備工作中,公司通過兩次技術考核進行選拔,委派最優秀的技術人員上崗,經過53天的日夜奮戰,圓滿完成了冬奧會期間場館供熱系統的保障工作。本次保障工作也受到了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委會的表揚和肯定。為京海人機樹立了有責任、有擔當的良好品牌形象。
“此次保障工作是對我們日常練兵的考驗。”京海人機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此期間,我們制定了非常詳盡的保障方案和日常運維計劃。前線技術人員通過專業設備對冬奧場館內水泵和管路的運行進行記錄,從而提前發現異常并及時進行維修更換,以確保萬無一失。”
北京企聯:小企業擔當大責任 呼吁國企民企攜手共成長
在與京海人機交流的過程中,北京企業聯合會秘書長、北京市企業家協會會長黃建華提出,在疫情期間保障冬奧場館的運轉,向民生企業捐贈防疫物資,以及助力高耗能企業節能改造實現碳減排等方面,京海人機都展現出了一家民營企業的社會責任擔當。
黃建華指出,“所謂專精特新,就是技術聽起來未必有多么高大上,但是一個小的創新,持續做到了一定程度,就能發揮很好的作用。京海人機的核心技術,從減少碳排放的角度,如果能夠做到全面推廣,每年將節省近1000萬噸碳排放,不管是經濟效益還是社會效益,這都是非常可觀的。
那么核心技術如何落地,怎樣找到合適的應用場景?結合京海人機的訴求,北京企聯為企業提出了中肯的建議。
黃建華告訴京海人機負責人,“首先是技術的先進性問題,要堅持研發創新。另外也要不斷實踐,在一些場景上做出實驗,并且有實驗數據出來,讓大家都認可。”對于實驗樣本和實驗數據,他指出,應實現數據的互通。對于業內人士來說,可以提供專業角度的數據,而面向市場更多需要的是具體可觀的數據,比如改造后的節電量或是能夠減少的碳排放量等。
此外,黃建華還提出,中小企業面臨的很多困難是大企業難以想象的,比如貸款融資難、國有企業合作意愿低等。他呼吁,大企業要多幫助小企業,共同發展攜手合作,促進首都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記者了解到,北京企聯近期還將重點舉辦交流對接會,通過交流會形式,促進央企和地方企業,國企和民營企業,大企業和小企業,北京企業和外地企業之間的資源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