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前灣保稅港區外貿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71.2%,增幅居全市第一。其中進口同比增長109.7%,總量居全市第一、比重占據全省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50.5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9.25%;合同利用外資同比增長215.86%,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增長16.02%;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21.56%,多項經濟指標增速領跑全市。
青島前灣保稅港區港區碼頭全景。 孫進濤攝
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優化的典范
青島前灣保稅港區于 2008年9月7日經國務院批復設立,由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整合臨近港口轉型升級而成,規劃面積9.72平方公里,建設碼頭泊位 21個,享有“保稅、免稅、免證”和“境內關外”等特殊政策。經青島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保稅港區先后整合青島西海岸出口加工區、青島出口加工區,率先實現了保稅區、保稅港區、保稅物流園區、出口加工區功能政策疊加、融合發展,為全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優化作出了示范。目前,統籌管理范圍規劃總面積約69.77平方公里。一直以來,青島前灣保稅港區堅持“優化、創新、開放、改革”的總體思路,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區域經濟保持又好又快發展,同時帶動青島出口加工區及青島西海岸出口加工區實現跨越式發展,保稅港區與出口加工區整合發展效應明顯。
2013年,青島市委市政府根據國家海關特殊區域整合優化發展要求,首先將青島西海岸出口加工區整建制劃轉至青島前灣保稅港區管理,現為青島西海岸出口加工區管理局。園區自劃轉至保稅港區以來,保稅港區管委采取了一系列發展舉措,園區經濟實現前所未有的發展活力,園區工業總產值、外貿進出口額、財稅收入、到賬外資分別達到劃轉前5年總和的3倍、4倍、8倍和2倍,已初步形成精密電子、保稅物流、機械裝備和高端棉紡織產業四大主導產業,引進過億元項目20余個。 2017年上半年,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33.9%,財政收入同比增長48.3%,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0.1%,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長97.3%。
2016年底,青島市委市政府進一步作出決策部署,將青島出口加工區整建制劃轉至青島前灣保稅港區管理,現為青島出口加工區管理局,至此,青島市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實現全面整合。 2017年以來,青島出口加工區堅持“在劃轉中理順,在理順中規范,在規范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的原則,總體實現了人員、資產、財稅、制度等各方面的有序過渡,園區發展勢頭喜人。上半年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長32.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38.3%,實際到賬外資同比增長632%。
忙碌的集裝箱碼頭
遠洋貨輪滿載貨物從港區出發
青島前灣保稅港區積極推進汽車口岸建設發展
以新舊動能轉換深挖區域發展潛力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高效有序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青島前灣保稅港區專門成立了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推進工作領導小組,立足實際,科學決策,以“轉方式調結構,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為總體要求,找準對外開放與新舊動能轉換的結合點,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抓“四新”促“四化”為主攻方向,組織開展系列工作,通過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實現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充分發揮保稅港區功能政策優勢,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一批新業態,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突出青島前灣保稅港區作為改革試驗田和開放排頭兵的作用。圍繞“挖掘區域功能政策潛力、推進出口加工區功能拓展疊加、實現港口功能與特殊政策集成、培育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新產業”四項重點工作,編制完成《青島前灣保稅港區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工作方案》,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拓展發展空間,提高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平臺,打造全省新舊動能轉換特殊政策功能區。
同時,按照市政府主要領導指示精神,經過多方對接、反復研究,梳理完成10項全區新舊動能轉換重大事項及24項待突破的政策匯總,并及時將有關內容提報上級部門。對全區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實行動態管理,不斷補充、調整和完善。通過定期集中調度,明確重大項目基本情況、當前建設進度、推進過程中的主要問題、下步具體推進措施和完成時限,同時加大督查考核力度,逐一落實項目推進的時間表、路線圖和責任人,嚴格磕兌責任,進一步提高工作的主動性、責任感和落實度。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