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草原英才”工程實施以來,鄂托克旗借助“草原英才”高層次人才合作交流會暨呼包鄂人才創新創業周活動的東風,緊緊圍繞“人才鄂爾多斯”戰略部署,大力推進“人才強旗”工程,集聚了一大批創新創業人才,為全旗經濟社會轉型發展提供了堅強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多種方式“引”人才。依托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重點實施煤化工、PVA、金屬制品等33個億元以上項目,通過“產業聚才、項目引才”、產學研合作等方式,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幾年來,引進院士1名、知名教授15名、其他各類高層次人才100余名。借助自治區實施“草原英才”工程的有利契機,積極推薦各類人才參加區市兩級“草原英才”評定認定,累計引進培育自治區“草原英才”3名、市“草原英才”4名、“鄂爾多斯英才”2名。此外,通過整合12項人才工程集中打造“鄂托克英才”品牌,吸引人才來該旗創新創業,評選出首席專家、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5類“鄂托克英才”30名。
注重培訓“育”人才。依托農牧業實用技術人才孵化基地、幸福鄂托克旗大講堂等載體,通過采取專家講座、集中授課、“田間學校”等多種方式,培訓各類人才近10萬人次。實施“千名教師培訓”和“五五園丁”工程,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與國內知名院校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每年選派至少20名骨干教師赴外地培訓學習,實現優質教師培訓資源的共建互享。實施“科技服務民生”工程,成立“鄂托克旗科技服務團”,結合涉農涉牧科技項目,采取集中培訓等方式,培訓農村實用人才3000多人次。實施“百名醫生培訓”工程,每年選送100名醫療技術人員到全國知名醫院培訓進修,并與內蒙古醫學院附屬醫院、寧夏醫學院附屬醫院等多家醫院達成對口支援協議,進一步拓寬人才培養與實踐平臺。
搭建載體“用”人才。圍繞煤炭、冶金、電力、化工、建材等五大優勢主導產業和重大科研項目,積極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43個,其中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企業研發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各1個,區級院士專家工作站1個、企業技術(研發)中心13個,其他市級及以上產學研合作平臺26個。依托開發園區、科研機構和重點企業,著力推進“雙創”載體建設,先后培育區市級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11個、區市級產業創新創業人才團隊6個。圍繞特色產業和重點領域,建成國家“863”計劃成果轉化基地1個,名師名醫工作室3個。
優化環境“留”人才。圍繞人才引進、培養、激勵、服務等方面,先后出臺《鄂托克旗人才引進培養和管理試行辦法》等11項人才政策,形成緊密銜接、綜合配套、具有比較優勢的“1+6”人才政策體系,為人才創新創業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推行人才宣傳“432”工作法,大力營造“四尊”濃厚氛圍,累計在《中國組織人事報》等國家級媒體刊發信息26篇,市級及以上主流媒體110余篇,拍攝人才宣傳專題片3部。認真落實縣級領導干部聯系服務專家和優秀人才制度,結對聯系服務各類優秀人才32名,并組織開展人才工作專題調研15次,收集整理各類人才意見建議50余條,完成各類人才調研報告30余篇。同時,累計投入2000多萬元,建成專家公寓30多套,并出臺《鄂托克旗專家公寓管理辦法》,解決引進高層次人才的后顧之憂,切實提升人才工作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