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轉換外貿發展動力是當前外貿工作領域的主要任務,而出口品牌建設是其重要抓手之一。江蘇作為國內傳統的出口大省,對出口品牌建設工作高度重視,并就此采取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為下階段外貿工作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一)實施更為精準的財稅支持政策。以企業海外參展資金支持政策為例,目前其常規做法是由政府部門統一編制展會目錄、統一組織參展、統一安排資金,對企業自行參展的支持較為少見。但業界普遍認為,由企業通過自有渠道參加國外行業知名展會的做法,在樹立品牌、開拓市場方面的效果較好,似可納入政策支持的范圍之內。建議有關部門就此開展研究,并相應設計適當的操作辦法。
(二)提供更為個性化的業務輔導。例如,前一階段政府部門為支持企業“走出去”,編制了大量的國別投資指南,這些資料內容詳實、條理清晰,具有很高的業務價值。但客觀而言,企業的需求和視角與政府部門難免有所不同,特別是對于具體行業、具體產品、具體業務,國別投資指南的內容也很難做到一一覆蓋。建議政府部門會同商協會組織、專業中介機構,對海外經營所需的信息資源予以整合,為個體企業提供“定向”和“定制”服務。
(三)更廣泛地參與企業的海外市場推介工作。我駐海外使領館、經商處室的官員可經常參加企業在目標市場組織的各類公開活動,為其順利經營“站臺”;也可在與國內溝通、充分掌握情況的前提下,以中國知名企業名錄等方式,主動向駐在國政府部門和業界介紹我企業的背景資料,為相關企業進入當地市場做好“預熱”工作。
(四)進一步加強中資企業海外商會的能力建設。作為一支新興的海外市場開拓力量,中資企業海外商會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但也毋庸諱言,目前其整體協調服務能力尚有待提高,“存在感”還不是很強。下階段,建議國家就此加強協調,促使其更好地發揮作用,特別是在影響當地政策,提供語言、財務、法律、營銷等專業服務,在推動中資企業間的資源和信息共享方面,要支持其多做一些工作。
(五)加強對品牌建設的分類指導。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出口品牌建設工作應當包括國家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建設三個層次。國家品牌,即“中國制造”概念,對于改善國外市場對中國產品的整體認知關系重大,可由政府和商協會組織集中推介。在中間產品和特種產品領域,要主打企業品牌,其原因在于業內廠商數量相對較少,相互間較為了解,對企業技術、信譽的認可也就是對其產品的認可,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視企業形象的塑造;同時,也可通過廣告投放、外掛銘牌、加印標識等方式,提高自己在最終用戶中的認知度,增強自己對直接客戶的博弈能力。至于一般性的最終產品,產品品牌與企業品牌也要盡可能一致,以便利市場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