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此番多措并舉“降成本”,除仍聚焦制造業轉型升級這一該市經濟發展最大命題外,亦籌謀在粵港澳大灣區和廣深科技創新走廊這兩大機遇背景下,擁有更強競爭力和更大作為。
當前,“世界工廠”東莞正希望進一步優化制造業發展環境,以激活實體經濟新動能。目前,降低企業成本正成為其政策著力點。
10月20日,東莞出臺“實體經濟十條”,提出從2017年至2020年將幫助企業減負約350億元,使實體經濟企業綜合成本下降、盈利提升,形成企業發展與宏觀經濟發展良性循環的格局。
為此,東莞針對稅收、用地、用電、社保、運輸和融資等方面成本,一共推出36項具體“降成本”政策措施,力度頗大。
東莞市長梁維東也表示,該市要力爭實現稅費廣東全省最低、審批全省最簡、服務全省最優,積極營造法治化、國際化、市場化營商環境,努力打造成為珠三角最適宜創新創業的城市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東莞此番多措并舉“降成本”,除仍聚焦制造業轉型升級這一該市經濟發展最大命題外,亦籌謀在粵港澳大灣區和廣深科技創新走廊這兩大機遇背景下,擁有更強競爭力和更大作為。
其實,東莞也明確其最新思路目標:加大力度推動實體經濟發展,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制造中心、向創新型一線城市挺進。
加減法并行降成本
東莞素以“世界工廠”聞名,目前共有工業企業12萬余家,構建起涵蓋30多個行業和6萬多種產品的比較完整的制造業體系。
不過,東莞制造業仍舊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期,一個突出的問題是,諸多企業面臨低附加值和高成本壓力,轉型升級困難重重。
東莞此番出臺該“政策包”,旨在通過降成本,激發企業發展活力,加速轉型升級。東莞的計劃是,到2020年為企業減負約350億元,使得實體經濟企業綜合成本下降、盈利提升。
東莞市經信局局長葉葆華說,東莞此番“降成本”遵循“加減并舉”的原則。其中,“減法”7條,希望打造營商成本“洼地”;“加法”3條,主要從支持新興支柱產業和技術改造等方面入手,希望培育新動能,強化東莞制造的綜合競爭力優勢。
具體來看,“減法”集中在生產經營、稅收負擔等與企業成本聯系最緊密的核心環節,比如,降低企業社保成本方面,東莞計劃通過下調各項社保企業費率,為企業減負約119億元。
需要指出的是,降低企業用地成本,成為此番東莞的政策重點之一。東莞提出,將加快推進工業保護線劃定工作,并將出臺政策鼓勵“工改工”和規范“工改居”、“工改商”,杜絕工業房地產化的市場預期,以及確保新增用地70%以上用于重大項目等。
葉葆華說,目前東莞土地開發強度達46.8%,空間資源告急,但制造業在未來可預見時間內仍將是東莞支柱產業,所以必須保證有適當的發展空間,以及有效控制工業企業用地成本。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還發現,對比此前廣東省級層面出臺的10項“降成本”政策,東莞此番除落實細化外,亦有突破創新。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