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莞,像力星激光這樣受益于當地政府“減負”政策的企業正越來越多。近兩年來,從省定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零收費”、降低實體經濟成本方案、首次向企業發放科技創新券、實施“倍增計劃”,到剛剛出臺的“莞版實體經濟十條”,東莞打出一套含金量十足的“減負”組合拳,為莞企轉型贏得了空間。
一系列減負舉措幫助企業降低了運營成本。據東莞市經信局統計,2016年至2017年上半年,東莞共為企業減負約342億元。
“做減法”激發企業活力
在“倍增計劃”試點企業五株科技位于石碣鎮的生產車間里,數千臺自動化設備上下運轉,走進生產線仔細觀察,一張張經過復雜工藝的電路板從機器里快速“吐”出來,再由傳輸帶送到下一個環節……在這里,五株科技生產了全球近十分之一的手機電路板。
“正因為龐大的生產量,五株科技成為東莞的 用電大戶 ,每年的電費高達1.5億元。”五株科技行政總裁曾國權說,“這是一筆不小的支出成本,可是又是生產必須的成本,無法節省。”
10月20日出臺的“莞版實體經濟十條”為企業緩解了用電成本的壓力。該政策明確,東莞將電網企業向用戶收取的高可靠性供電費用標準和臨時接電費標準在現有基礎上降低30%。曾國權告訴記者,按照政策規定,該公司每年僅在用電方面就可以減負100多萬元。
除了降低用電成本外,“莞版實體經濟十條”還將從降低企業稅收負擔、用地成本、社保成本、運輸成本、企業融資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等六個方面為企業“做減法”,為企業降低綜合運營成本。據初步核算,整個“減法”政策未來三年將為企業減負263億元。
早在去年4月,東莞市就出臺了《東莞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方案(2016—2018年)》及五個行動計劃,大規模開啟一次降本減負行動。該行動計劃提出,以降低企業生產要素成本為重點,通過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人工、稅負、社會保險、財務、電力、物流等費用降成本、促轉型。
緊接著,2017年初又出臺了《東莞市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提出幫助企業年均減負約190億元,借此激發企業活力,實現可持續發展。據東莞市經信局統計,2016年全年,東莞共為企業減負約221.1億元。而2017年上半年,東莞累計為企業減負約120.9億元。
一系列的減負政策不僅為企業減少運營成本,還通過省市補貼減輕企業的資金壓力。位于麻涌鎮的玖龍紙業,就是電機節能減負的最大受益者之一。該企業節能總監趙海鵬介紹,電機更換、改造后綜合節能率就達到5%—7%,年節電量超過5000萬千瓦時。如果以每度電0.8元計算,在節能改造后,至少為企業節省4000萬元。“盡管企業改造投入巨大,但省市雙重補貼大大減輕了資金壓力。”趙海鵬說。
據官方提供的數據顯示,2014年—2016年,東莞共發放七批、634個電機能效提升和注塑機伺服節能改造項目的2.32億元財政補貼資金,電機系統改造量和注塑機伺服節能改造量均居全省第一,實現節電量17.8億千瓦時。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