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對德合作,青島有著深厚的淵源。改革開放以來,德國企業到青島投資初期主要是企業的自主行為,特別是中小企業到中國來,主要看中市場、廉價勞動力、優惠的地價和原材料等;進入2000年之后,隨著中德兩國關系日趨密切,企業間的民間交流上升到大國交往的層面。
這也是最近這些年西門子、一汽大眾、空客等德國龍頭企業,都到青島投資的一個重要原因。兩國政府密切的關系會對企業投資起到定心丸作用。筆者相信,未來德國中小企業在青島的投資還會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態勢,但大趨勢是大企業將成為青島對德合作的主力。
德國人做事非常嚴謹,無論是談項目還是做買賣,整個過程并不簡單。德資項目雖然不大,但談得非常具體,特別是法律條款、保障措施,整個談判過程非常辛苦。但項目一旦談下來,此后的運作會非常順暢。
德國企業多年來在青島一直保持穩步發展的狀態。比如隔而固,是德國家族企業,擁有140多年的歷史,專門從事與大中型設備和建筑工程的振動控制相關的服務,于上世紀90年代進入青島。
目前,隔而固在青島發展已經有20多年,剛開始是在開發區,后來增資擴產在黃島區新建了廠房。這家企業是目前在青島投資的德國企業中人均專利最多的企業之一,達到人均4.78項,產品應用領域非常廣泛,橋梁、地鐵、高鐵、樓房、幾乎所有重要建筑都有它的存在,市場占有率達全國60%左右。
目前,全國各地都在興起對德合作的熱潮。盡管青島與而德國有歷史淵源,但和全國其他城市比較,青島還有很多提升的空間,像江蘇的太倉、蘇州以及廣東的佛山在利用德資方面也走在前列。我覺得青島與這些地方的差距主要集中在理念上,珠三角、長三角比較務實,做事比較細致;而德國的工匠精神就是精細化、堅韌不拔,一個技術、產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專注堅持,這一方面雙方比較相似。
在筆者看來,隨著法制法律不斷健全,規章制度不斷完善,盡管青島對德合作價格優勢在弱化,但其他方面的優勢正在凸顯。以前打的是歷史牌、感情牌、廉價牌,今后要打的是人才牌,要發揮我們國家的人才優勢。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有大批海外留學人才,在學術領域、專業領域都有重要的成果,這也成為我們吸引外資的一個非常重要資源。而事實上,外國公司也非常看重當今中國的人才優勢。
為此,青島德國研究會在教育方面做了很好的嘗試。我們與德國的波恩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在青島聯合建立大學達成了合作意向。這是21世紀之后,德國政府在國外建立的第一家大學。
除了這所大學以外,我們還與德國應用技術大學聯盟和青島科技大學、青島理工大學、青島職業技術學院等多所高校,建立了不同學科的合作項目,包括教授工作站、不同領域的交流合作,希望在對接德國優質教育資源、培育更多優秀的國際化人才方面作出一些努力。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