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多來,上海質監人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砥礪前行。上海質監局黨組書記、局長黃小路說,為服務商用飛機產業國家重大戰略,充分發揮計量支撐商用飛機產業發展的質量基礎作用,上海質監通過協調、推動國家商用飛機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申報籌備,依托產業重點企業培育中心能力,聯合上海有關部門共同支撐,主動向質檢總局、上海市政府積極匯報中心建設推進并取得支持,質檢總局于2017年3月28日批準在上海籌建國家商用飛機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并于5月6日正式掛牌。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于2008年,總部設在上海,確定了“一個總部,六大中心”的布局。作為實施國家大型飛機重大專項中大型客機項目的主體,設計研發中心承擔了我國首次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機、ARJ21新支線飛機的工程設計任務和技術抓總責任。國產商用飛機的設計、生產和維護等對測量技術需求高,產品的復雜性、技術的專業性要求測量能力建設在保持全面性的同時必須對每個個性化計量技術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為了更好地滿足國家商用飛機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需求,上海質監局積極發揮自身在計量測量技術能力上的優勢,進一步整合計量測試技術資源,凝聚本市各類計量專業領域的頂尖技術力量形成合力,推動建立商用飛機全產業鏈計量測試信息的供需對接平臺,推動商用飛機產業計量測試聯盟的建設,全面促進計量與商用飛機產業的深度融合,不斷完善國產商用飛機測量質量過程保障體系,加強對檢測能力建設和測試設備研發,為商用飛機測量能力體系建設做好基礎保障。
上海質監局計量處處長徐振興自豪地說,現在,習近平總書記關心的飛機綜合試驗臺(鐵鳥試驗臺),產業計量測試服務深度融合,掌握自主知識產權的大飛機“鐵鳥”、“銅鳥”、“電鳥”三鳥聯試平臺成功對2300個傳感器實現在線計量校準,助力C919國產大飛機一飛沖天。
在改革創新中,不斷破題闖關。2017年9月29日,又傳來了令人振奮的好消息,我國航空工業首個國家重大專項標準化示范項目——“大型客機國家重大專項標準化示范項目”歷時7年,終于通過專家評審,順利通過驗收。
大型客機重大專項標準化示范項目為C919大飛機的研制、批量生產以及未來寬體客機研制提供了有力支撐。分管標準化工作的上海質監局副局長陳曉軍說,為了有效整合各方資源,形成工作合力,大型客機國家重大專項標準化示范項目,充分集聚上海本市標準化資源,從管理協調、技術保障兩條線,有力推進項目開展。上海質監重點支持并配套開展了大型客機設計研發、信息技術應用、總裝制造以及客戶服務等4個市級配套標準化試點項目建設;市質量和標準化院、市計量測試院等技術機構發揮技術優勢,對接示范項目需求,在標準文獻資源、標準信息資源、計量標準資源、計量測試等多方面提供技術支撐。
上海質監局標準化處處長陶城告訴記者,為解決我國民機技術基礎非常薄弱核心標準大量缺失的問題,在標準化重大專項開展的過程中,充分運用綜合標準化工作理念和方法,對標國際先進,加強自主研制,構建了涵蓋14個專業模塊的大型客機標準系統框架,包括標準規范8500項,制定發布了4691項自主創新的中國民機標準,形成一套既符合國際慣例又適合中國國情的大型客機標準、程序和規范。在針對先進的氣動布局、結構材料和機載系統等100余項關鍵技術公關的過程中,開展了大量核心標準的研制,主導制定100余項國家和行業標準。
春華秋實,七年有成。上海質監局從標準化系統平臺建設、標準化復合型人才培養和提升國際標準化水平等方面固化成果。充分運用“標準化+”,構建標準信息管理平臺。主動參與SAE、IAQG、ASTM等國際標準化組織的活動,通過該示范項目引進的國外先進標準,支撐了國內16家機載系統設備供應商、38家材料供應商、64家標準件供應商對標國際先進水平開展國產機載系統、原材料和標準件研制工作,提升了我國配套產業的技術水平,有效帶動了我國航空工業產業鏈的發展和進步。
凡是過去,皆為序章。肩負著新的歷史使命,大型客機國家重大專項標準化示范項目的成功驗收,也為上海市其他領域重大裝備制造依托標準實現產業化帶來示范效應。目前,上海已經實施了包括大型民用客機、自升式海洋石油鉆井平臺、港口集裝箱起重機等在內的一大批標準化示范項目,有力地促進了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和服務化,不斷提升裝備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為打造具有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全要素生產率的國際高端智造中心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