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發展民營經濟,這是吉林省選擇的新一輪深化改革突破口,也是吉林老工業基地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振興發展的重要抓手。作為全省唯一的突出發展民營經濟綜合配套改革示范區試點,省會長春更是把民營經濟作為提力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加快振興發展的活力之源,舉全市之力而興之。
如何通過改革創新、試點建設,趟出一條引領、示范、帶動長春民營經濟快發展、大發展的新路子,成為長春老工業基地新一輪振興發展的關鍵。面對較復雜的宏觀經濟形勢,長春民營經濟發展牢牢把握加快企業轉型升級與創新發展的主線,克服經濟下行和成本上升的雙重壓力,形成平穩較快發展態勢,各項民營經濟指標完成較好,市場主體增速仍保持在較高水平。
強實力、增動力、添活力。長春民營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不僅在全市繁榮經濟、改善民生、優化結構、催生產業、擴大就業、強市富民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更為長春在東北新一輪振興發展中打先鋒、站排頭打下堅實基礎。
展望,“一帶一路”、長吉圖、哈長城市群、長春新區等國家重大戰略機遇疊加而至,長春全面加快建設東北亞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定位更加明確,突出發展民營經濟的目標更加高遠。
長春,在轉型升級、加快發展民營經濟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主動提升政務服務效率
“要想發展好民營經濟,政府首先要主動出擊主動作為,必須先做好頂層設計,出臺針對性強、實用性強的政策,全力打造民營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給民營企業吃個‘定心丸’,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必要的服務保障。”采訪剛剛開始,長春市突出發展民營經濟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楊連仲就直奔主題。
長春獲批省突出發展民營經濟綜合配套改革示范區試點后,市委、市政府立即委托專門機構開展了《長春市國家民營經濟發展改革示范工作實施方案》的編制,按照國家對示范城市建設的批復要求,結合實際,從營造有利于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環境、創新環境、轉型升級支持舉措三個方面,研究確定了開展十一方面改革示范、實施十五項重點示范工程、推進八十項重點工作任務的《實施方案》主體框架和內容。
楊連仲告訴本報記者,“我們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對民營經濟發展給予高度重視,市里先后出臺了推進民營經濟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加快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打造六大千億級新興產業、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等五個針對性強、含金量高、可操作的政策文件,全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改革示范工作。”
益田集團副總經理謝志冬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深有感觸地說,“當前長春民營經濟發展得如火如荼,政府積極性很高,企業發展意愿也很強烈。我們總部公司正是看中了長春當前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的‘黃金期’,才設立長春硅谷新城企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準備為發展長春的民營經濟大展身手。”
楊連仲說,市里成立了由市委書記、市長為組長的長春市軟環境建設領導小組,組建各級軟環境辦事機構,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經濟發展軟環境建設的實施意見》,設立了軟環境投訴專線,連續舉辦了八期電視問政直播活動,軟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政府辦事效率、服務意識明顯提高。
此外,長春還建立了市領導聯系民營經濟工作制度,帶動縣(市)區、開發區領導加強與民營企業的聯系,著力解決各級領導干部“不想接觸”“不敢接觸”和政策措施落實不到位問題,推動建立“親”“清”新型政商關系。
“我們還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我們正在重點推進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先照后證、工商年檢年度報告公示制等工商登記制度改革,進一步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在此基礎上,還應按照‘非禁即入、非禁即許’原則,對法律沒有明令禁止準入的行業和領域,一律向民營經濟開放。”楊連仲說。
謝志冬告訴本報記者,“現在我感覺政府辦事效率特別高,你比如說我們公司去政府有關部門辦什么事情,都能做到‘當天事當天辦’絕不拖沓,而且效率特別高,這就是良好軟環境的具體表現,企業也都很滿意政府的辦事效率。”
健全金融創新服務體系
在為民營經濟發展服務環境不斷優化的同時,長春還積極推進了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把軟環境的具體體現落地到公共服務平臺上來。
長春積極推進融資服務體系示范工程建設,加速推進東北亞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比如,東北亞國際金融中心與華夏智城有限公司等36家金融企業成功簽約,總簽約面積39萬平方米;凈月核心區已入駐金融機構、類金融機構、金融中介服務機構270余家,22個金融產業項目完成簽約,項目總投資將超過300億元。
完善金融創新服務體系,目的就是為了激發民營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動力。長春推進企業直接融資,包括推進了企業上市(掛牌)融資、推進了債券融資、推進了區域股權融資。
目前,全市非金融企業債券融資76億元,其中,發行中期票據35億元,超短期融資券19億元,非公開定向債務融資工具22億元。此外,吉交所掛牌企業總數415戶,新增股權托管企業129戶,新增掛牌企業12戶。
推進多渠道融資,是完善金融創新服務體系的重要抓手,也是拓寬融資渠道的具體體現。長春先后推進了擔保融資、“助保金池”融資、科技融資、股權投資、“銀稅互動”融資和財政資金支持。
目前,長春科技金融創新服務中心累計為800多戶科技企業提供科技金融服務,投融資額超過55.5億元。今年共有103戶企業通過“稅易貸”“吉稅貸”,爭取到信用貸款12,032萬元。
楊連仲告訴本報記者,“我們今年共爭取國家、省專項資金12292萬元,幫助190個企業解決項目建設資金問題。這些舉措都為我們發展民營經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推進人才服務和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人才是第一資源,也是第一生產力,尤其是發展民營經濟,更是離不開人才的支撐。
楊連仲告訴本報記者,“今年5月15日,人社部正式批準在長春建立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這給我們推進人才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為此,我們專門成立了長春北方人力資源服務集團有限公司,專門負責‘中國長春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目前產業園裝修工作正在全力推進,相關產業政策正在制定中。”
為了扎實推進人才服務體系建設,長春制定出臺了《關于進一步集聚人才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長春市招才引智“萬人計劃”實施意見》,計劃利用5年左右時間,面向全國、全省重點引進1萬名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關鍵崗位各層次各類別人才。
此外,長春還組織開展了多種形式人才培訓活動和創業培訓活動,有關部門先后在長春人才市場舉辦了“中國制造2025”長春市2017年中小(民營)企業首期大型公益專場人才招聘會暨項目對接會等活動。
打開長春創新載體版圖,可以看到長東北科技創新中心百萬平方米國際一流孵化基地、五大專業技術平臺、七大公共服務平臺和東北最大的創新集群。長春重點推進長東北科技創新中心、北湖科技園、長春科技大市場、長春科技金融創新服務中心等創新載體建設。
楊連仲告訴本報記者,長春中俄科技園引進、孵化47家高科技企業,先后被授予“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和“國家級國際引智示范基地”。
創新、創新、再創新,長春取得優異成績的同時,不敢停歇,一直在路上。長春科技金融創新服務中心已入庫企業1375戶,入駐投融資及中介機構25家,與近百家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
楊連仲說,市里先后推出了科技信貸、小貸、擔保、專利質押融資、專利保險、“雙創”微貸、貸款貼息、網絡眾籌、科技企業投資保障、科技貸款風險補償、科技企業“新三板”掛牌輔導及后補助等系列科技金融產品。“這些都為我們打造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提供了堅強的后勤保障。”
積極開展質量品牌提升示范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后,在保持中高速增長的同時實現提質增效升級,一個重要途徑就是要深入持久地實施品牌戰略,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中國品牌。質量和品牌是有機統一體,品牌是質量的象征,質量提檔升級,最終還是要體現在品牌上。
長春市委、市政府深知發展品牌經濟,市場是根本力量,必須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引導企業積極開展品牌創建,潛心專注品質提升,通過做優品質、做強品牌,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印發了《關于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推動供需結構升級的實施意見》,從五個方面出臺了61條支持企業創立品牌的推進措施。
創新型民營企業培育工程是長春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要手段,長春加大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小巨人”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入規企業培育力度,讓民營企業發展能力得到顯著提升。此外,還大力支持民營企業兼并國內外先進技術企業,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推進“雙創”載體建設示范也是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春先后成功舉辦了“創響中國長春站”“長春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等活動。
長春在完善有利于民營經濟轉型升級的支持舉措上實現突破。推進“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建設,積極開展了“互聯網+服務業”示范。出臺了《關于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若干實施意見》,設立了信息服務業發展支持專項,重點推進基于互聯網信息技術在中小企業的運用。
勇于擔當東北地區民營經濟發展改革試點的重任,長春下一步將更好地對接和落實國家改革任務,縮短改革進程,盡早探索出更適合東北地區民營經濟發展可推廣、可復制的成功經驗和做法,更好地發揮典型示范引領作用,積極推動吉林省乃至全國的民營經濟實現快速健康發展,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全面振興作出更大貢獻。
資料鏈接
數說長春民營經濟發展
目前長春已建成銀行信社類金融機構44家(其中村鎮銀行13家),證券公司及分支機構75家,保險公司36家,期貨法人及營業部9家,資產管理公司4家,信托公司1家,金融租賃公司1家,貸款公司1家,汽車金融公司1家,小額貸款公司182家,擔保公司81家,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54家,備案基金93只。
截至9月末,全市中小微企業新增信貸額389.55億元,同比增長18.4%,高于全市貸款平均增速近10個百分點;全市小貸公司累計貸款36.11億元,同比增長27.1%,其中小微企業貸款18.97億元,同比增長807.66%。
吉交所掛牌企業總數415戶,新增股權托管企業129戶,新增掛牌企業12戶。各板塊掛牌企業融資余額110.36億元(其中增資融資7.16億元,股權質押融資103.2億元)。全市70余家融資性擔保機構運營資本金突破116億元,為全市近1400余戶中小微企業提供貸款擔保400余億元。
全年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97家、科技型“小巨人”企業261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0家,擬新認定入規企業150家。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482家,科技型“小巨人”企業總數達到714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到150家,入規企業總數達到1585家。
全年新增創業創新基地13個,新增面積29萬平方米,新增在孵企業765戶,新增就業7515人。截至目前全市“雙創”基地達到221個(其中國家級36個、省級118個),總面積746萬平方米,在孵企業14618戶,吸納就業人員135952人。
預計到年底全市“雙創”基地將達到233個,總面積達到776萬平方米,預計在孵企業15343戶,預計吸納就業人員143052人。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