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午夜影院_麻豆影院午夜伦理片_麻豆电影午夜_亚洲欧美精品午夜电影_老司机在线观看_日本理伦片午夜理伦片_麻豆午夜无码鲁丝片午夜精品

昆明市委員會2017年重點提案辦理結果公示

來源:聘聘發布時間:2017-12-29

  錄入,進行動態管理,逐步形成一支數量充足、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農村實用技術人才隊伍。研究制定有利于農村實用人才成長的政策措施,實行“三優先”,即積極鼓勵扶持各類“田秀才”“土專家”興辦科研實體和經濟實體,優先承包農村資源;優先獲得農業開發項目、農業貸款、技術資料、良種和先進農機器具設備等;對做出突出貢獻的農村實用人才,優先選任村干部或納入村級后備干部管理加以培養。

  承辦單位答復(摘要):

  一、改善基層人員待遇

  一是昆明市政府2011年出臺了《昆明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村級防疫員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昆政發〔2011〕88號)。明確了村防疫員承擔動物強制免疫和協助動物產地檢疫等公益性職責,市、縣級財政應設立專項補貼。村防疫員工作補貼按每人每年6000元(每月500元)的標準執行,為村級動物防疫員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由縣級財政補貼每人每年100元。二是昆明市政府2015年出臺了《昆明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昆明市村級農技推廣員管理辦法(試行)》(昆政辦〔2015〕53號)文件,明確耕地面積500畝以上、農技推廣任務較重的行政村(居)委會必須配備一名村級農技推廣員。明確村級農技推廣員應具備的條件、工作職責和任務,市、縣(區)兩級財政設立專項補貼,平均每人每年6000元(每月500元),有條件的縣(區)還根據財力情況,適當提高補貼標準,每年為村級農技推廣員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由縣級財政補貼每人每年100元。

  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

  一是市政府出臺《昆明市村級農技推廣員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昆政辦〔2015〕53號)要求,昆明市財政局、昆明市農業局每年下達市級鄉村農技推廣員和村級動物防疫員培訓工作經費,村級農技推廣員2015年培訓1163人,2016年培訓380人,2017年將培訓421人,合計培訓1964人。今后每年都安排有培訓人數;村級動物防疫員培訓2011—2012年開展村級動物防疫員職業技能培訓共8期1295人,獲得中級動物疫病防治員職業資格證書858人、初級動物疫病防治員397人。二是2015年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印發《昆明市加強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實施方案》的通知(昆辦通〔2015〕98號),明確“十三五”期間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0000人,其中生產經營型7000人,專業技能型1500人,專業服務型1500人。目前已經完成培訓任務5060人,其中:生產經營型2740人,專業技能型1210人,專業服務型1110人,正在組織認定新型職業農民。截至2015年底昆明市現有各類農村實用人才85491人,市農業局對農村實用人才造冊登記建立檔案。三是昆明市委、市政府與云南農業大學合作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師資培訓,計劃2016-2020年培訓250人,每年培訓50人,已經完成培訓100人。四是縣(區)開展農技人員培訓,全市開展農業專業技術人員培訓2711人,其中:畜牧獸醫技術人員556人,同時加大對貧困地區項目人才扶持的投入力度。

  三、科學推進職稱評聘

  一是關于職稱評審:2014年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 《關于創新體制機制加強人才工作的意見》(云發〔2014〕1號)文件中第十三放寬基層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聘條件在縣及縣以下單位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具有大專或中專文憑,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分別滿15年或20年,中級專業技術職務履職滿5年,可申報評審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在職稱申報評審中,對論文不作硬性要求,取消計算機和外語要求,將年度考核結果或獲得州(市)級以上的表彰獎勵等,作為基層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的主要依據。二是關于職稱聘用:在縣級單位專業技術工作崗位工作,取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女年滿50周歲,男年滿55周歲,或連續工作滿30年的,因受到單位專業技術高級崗位數量限制未聘用到相應崗位等級的,可先聘任,再進行崗位設置方案調整或自然消化;在鄉(鎮)及以下單位專業技術工作崗位取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資格的,可不受單位崗位職數限制聘任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

  四、鼓勵當地農科人員創辦和領辦合作社

  一是通過加快推進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工程,到2018年實現帶動脫貧人口45000人以上。二是大力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未來兩年,相關項目資金的80%將重點向“兩區兩縣”傾斜,大力推進該地區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三是鼓勵村級農業專業技術人員著力實施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工程,引導和鼓勵各類經營主體通過“龍頭企業+村兩委+合作社(基地、產業)+農戶”“農業園區+龍頭企業+農戶+基地”等模式到貧困地區建設生產基地、休閑農莊和農產品加工基地,加快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實現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增加20%以上。2017年在“兩縣兩區”新建農村綜合服務社29個、提升8個、改造12個,服務農戶27253戶;新建農民專業合作社22個、規范社27個、示范社15個。到2018年,使“兩區兩縣”農村綜合服務社總數達441個,其中祿勸151個、尋甸156個、東川134個;完成新建、規范管理農民合作社和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建設任務127個,其中祿勸50個、尋甸43個、東川34個,使農民合作社覆蓋“兩區兩縣”貧困村的大部分主導產業,在促進產業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基層農業專業技術人員取到很好的帶頭作用。

  在下一步工作中,隨著扶貧攻堅工作的不斷推進,各口扶貧攻堅指揮部的成立,我們將積極呼吁各相關部門加大對貧困地區農業科技人員的政策支持,工作待遇、生活待遇的改善等制定出臺貧困地區農業科技人員的激勵機制。為生產生活工作在農業生產第一線的農業科技工作者特別是貧困地區農業科技工作者創造一定的工作、生活、學習和創業空間的積極的政策支持,出臺一些創造性、帶動性、前瞻性的激勵機制和扶持政策,充分發揮貧困地區農業科技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引領示范帶動作用。

  案 由:關于加強昆明市各醫院產科、兒科服務能力建設的建議

  提案號:131128

  提案人:陳琦

  領辦領導:王建穎 副市長

  督辦領導:劉紹安 副主席

  主辦單位:市衛計委

  協辦單位:市人社局、市財政局

  提案人意見:滿意

  提案內容(摘要):

  在我國目前特有的國情下,國家全面放開二孩生育政策的實施,給產科、兒科接診能力帶來了新的考驗、新的挑戰。其原因:一是新的生育高峰,就診人群基數增大;二是一些女性處于高齡孕婦產婦狀態及出生缺陷的高發狀態。隨著二孩政策的全面放開,將使人手本來就緊缺的兒科、產科醫生短缺問題更加突出,供需不平衡會繼續加劇,醫患配比嚴重不足,兒科、產科的“醫生荒”將會成為社會問題。目前全市醫院各個專業都普遍缺乏醫生,但兒科、產科醫生缺口由來已久且與日俱增,醫生難招難留,不斷有離職或改行,且一些女醫生也處于育齡階段,也有兩胎的孕期及產假,兒科、產科人手不足已是各大醫院的常態。此前有報道北上廣等發達地區有三甲醫院因此被迫實施兒科限診,關閉兒科門診、急診服務,只接待危重癥患兒;有的醫院貼出告示“患兒急診等候時間可能要超過6小時”。因醫生不足引發的醫患矛盾、醫療暴力事件也呈頻發態勢。鑒于目前嚴峻形勢,特提出以下建議:

  一、呼吁政府制定傾斜政策,增加專項財政支出,將二孩政策影響綜合納入醫院人才引進、兒科、產科床位等規劃中,加大對兒科、產科及相應專科醫院的財政投入,加大對兒科、產科的專科基本建設、工作經費、人才招聘培養補助等保障性資金投入。

  二、增加醫療資源配置,相應配套措施加強,尤其是人力資源、醫生數量,為增強服務能力打好基礎。

  三、在加快兒科和產科醫師人才培養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增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人數,保障人才輸入;鼓勵兒科和產科醫護人員繼續醫學教育,儲備專業人才。

  四、醫院在薪酬分配等方面加大傾斜補貼力度,合理調整提升體現醫護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及效益提成,改善待遇,穩定隊伍,增加吸引力。

  五、更好地實施分級診療,提高二級醫院兒科、產科應診水平。開放辦醫,統籌合理發展民營專科醫院。在遵循診療規范的基礎上,以市場為導向努力提高服務能力,滿足市民需求。

  承辦單位答復(摘要):

  隨著第三次生育高峰誕生的嬰兒進入生育年齡,以及全面兩孩政策實施,產、兒醫療保健服務需求將持續擴大。截至目前,我市0-14歲兒童約100萬人,近三年平均每年新出生戶籍內嬰兒6萬余人。

  一、加大對兒科、產科及相應專科醫院基本建設、工作經費、人才招聘培養補助等保障性資金投入

  一是全面二孩政策放開后,為加強我市兒童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健全兒童健康服務體系,提升兒科健康服務水平,根據國家和省的相關精神和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市衛計委、市發改委等八部委聯發關于《昆明市關于加強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與發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昆衛〔2017〕5號)。明確進一步加大政府投入,重點支持市兒童醫院南市區院區二期工程、綜合醫院兒科和縣婦幼保健機構建設,建成市、縣、鄉三級兒童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轄區14個縣(市)區和昆明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每個至少有1所縣級公立醫院設置有病房的兒科,并根據實際需求合理確定病房床位數;加強兒童醫療衛生服務資源的統籌利用,鼓勵有條件的縣婦幼保健機構擴展強化產科、兒科等服務功能,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服務水平。二是加快推進云南省教育衛生補短板項目市婦女兒童醫院項目建設。建立婦幼保健機構發展新模式,將盤龍區醫院委托市婦幼保健院整體運營管理,通過托管合作,有效發揮市屬三甲醫院的優勢,滿足轄區居民特別是婦女兒童的就醫需求。我委將通過市屬三甲醫院委托管理縣(區)屬二級醫院等多種發展形勢,逐漸形成輻射我市東南西北中五點布局的醫療保健聯合體,讓產科得到可持續發展。三是結合我市婦幼保健服務和管理特點,昆明市衛生計生委投入45.4萬元專項資金,在原有的昆明市婦幼健康信息系統基礎上進行模塊升級,新增高危孕產婦管理及移動應用、婦幼健康信息系統互聯互通、身份證讀取、與國家出生醫學證明系統互聯互通五個功能模塊,使高危孕產婦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簡化,實現對高危孕產婦精細化、實時動態的管理。目前正抓緊實施。四是加強重點專科建設。根據《昆明市第五周期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工作方案》,2016年7月,我委組織專家評審認定8家市級直屬醫院的36個專科為昆明市第五周期臨床重點專科,授予“昆明市第五周期臨床重點專科”稱號。并要求重點學科所屬單位對重點專科予以政策傾斜和重點扶持,以重點專科建設帶動醫院發展。市衛生計生委將對各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實行動態管理,3年期滿進行終期評估。

  二、加強產、兒科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

  近年來,我市兒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學員在政策優勢下呈逐年增多的趨勢:2014年規培學員13人;2015年規培學員41人;2016年規培學員47人。財政資金積極補助培訓基地和培訓人員,學員補助含住宿補助和生活補助。基地補助包含培訓費、過程考核費、實踐技能考核費、結業理論考試費等。2011年7月到2014年10月我委共收到撥款99.09萬元;2015年度收到撥款145.18萬元,均已經全額支出;兒科醫師轉崗培訓,2016年度收到撥款120萬元,截至2017年4月30日結余48.74萬元;為加強我市兒科醫療服務能力,緩解兒科專業醫師短缺問題,2016年,我委下發了《昆明市2015年度兒科醫師轉崗培訓項目實施方案》(昆衛辦〔2016〕26號)根據省衛生計生委的安排,昆明市培訓名額共8名。具體分派情況為:東川區、尋甸縣、祿勸縣、呈貢區、富民縣、石林縣、晉寧縣、宜良縣、安寧市、嵩明縣各1名;全科醫師轉崗培訓。在昆明市延安醫院設立了全科醫師培訓基地。在一批有規模、有能力的醫療衛生機構建立昆明市基層衛生人員培訓臨床實踐教學基地,成立“昆明市基層衛生人員培訓中心”,已在全市100余所鄉鎮衛生院、社區服務中心累計招錄農村訂單定向生149人,完成272名學員的全科醫師轉崗培訓工作;昆明市衛生計生委在云南省內率先制定并印發《昆明市加強產兒科建設和發展工作方案的通知》,通過薪酬分配、績效管理、職稱晉升向產科傾斜,2016年通過的400名正、副高級衛生技術職稱人員中有107名產、兒科人員順利通過副高以上職稱晉升,穩定了現有產、兒科人員,吸引持證人員回歸;2017年通過加強母嬰保健技術培訓,定向培養助產士,護士轉崗培訓補充助產士800余人;通過科室調整和崗位招聘,補充產科護士缺口,增加229名助產人員;北京市朝陽區對口幫扶昆明市產科服務能力建設,目前已選派各級醫療助產機構產科醫護人員30余名到北京婦產醫院進修學習。

  三、提高產、兒科醫務人員薪酬待遇

  一是大力提升產、兒科醫務人員崗位吸引力,健全以服務質量、數量和患者滿意度為核心的內部分配機制,做到優績優酬、同工同酬。嚴禁把醫務人員個人收入與醫療機構藥品、耗材、檢查和化驗收入掛鉤。在醫療機構內部分配中,充分考慮兒科工作特點,合理確定兒科醫務人員工資水平,保障兒科醫務人員收入不低于本單位同級別醫務人員收入平均水平。二是各開設產科、兒科的公立醫療機構給予在職在崗兒科醫務人員崗位補助,補助部分不在原來的分配機制中體現,由醫療機構單獨劃撥,科室考核后按月發放。三是產科、兒科、急診科、麻醉科、重癥醫學科等相關學科專家參與危急重癥孕產婦、兒童急救工作時,當月績效工資同時上浮;參與急重癥孕產婦、嬰兒急救出診工作時,由市、縣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從婦幼相關經費中給予適當補助。

  四、推進婦女兒童醫療衛生服務領域改革

  一是合理調整產、兒科醫療服務價格。合理調整產、兒科醫療服務價格,對于兒童臨床診斷中有創活檢和探查、臨床手術治療等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特點和價值的醫療服務項目,收費標準要高于成人醫療服務收費標準。調整后的醫療費用按規定納入醫保支付范圍,避免增加患者就醫負擔。二是推進優質兒童醫療資源下沉。支持市延安醫院、市第一人民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市兒童醫院產、兒科以醫療聯合體、對口幫扶等方式,與縣級醫療機構開展技術合作,促進優質產、兒科醫療資源下沉,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方便患者就近就診。通過遠程醫療提高兒童醫療衛生服務可及性,通過進修教育、遠程培訓等,重點為貧困縣培訓產、兒科骨干人才,促進區域間醫療服務能力均衡發展。三是印發了《昆明市衛生計生委關于印發昆明市高危妊娠管理方案的通知》(昆衛辦〔2017〕71號)進一步規范我市高危孕產婦管理工作,嚴格落實首診負責制、轉會診搶救流程,形成省-市-縣三級轉會診制度,建立多學科聯合救治機制,進一步完善危重孕產婦搶救綠色通道。四是支持社會資本舉辦兒童專科醫療機構。形成多元辦醫格局,滿足多樣化兒童醫療衛生服務需求,鼓勵公立醫院與社會資本舉辦的兒童醫院、兒科診所開展合作,資源共享。

  下一步工作:一是積極爭取各級財政支持,加強產、兒科服務能力建設。強化政府在產、兒科服務能力建設的主導地位,增加財政投入,向省、市財政爭取產、兒科服務能力建設經費,督促各縣(市)區財政配套產、兒科服務能力建設經費,繼續加大各醫療保健機構產、兒科標準化建設投入,開展全市婦幼保健機構等級評審工作,以市婦幼保健院三級甲等婦幼保健機構評審工作為抓手,推動全市婦幼保健機構提檔升級,力爭到2020年實現80%的婦幼保健機構評定為二級婦幼保健機構;加速推進“昆明市婦女兒童醫療保健中心”建設項目二期工程(醫療部分)建設;積極向市政協爭取經費支持宜良縣人民醫院“母嬰中央監護系統”建設;加強產、兒科區域協作與分級診療網絡體系建設,有效帶動基層醫療機構產、兒科服務能力建設。二是加強產、兒科人才隊伍建設。加大產、兒科醫師轉崗培訓力度,擴大產、兒科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規模,加強基層醫療機構全科醫師轉崗培訓力度;繼續對產、兒科醫務人員在薪酬分配、績效管理、職稱晉升給予傾斜,吸引持證人員回歸到婦幼衛生工作中;針對產、兒科醫務人員開展專題培訓,提升各級醫療機構產、兒科服務能力。2017年市政府批復產、兒科人才培養能力培養經費200萬元作為產、兒科人員能力培養經費,計劃通過三年的時間使產、兒科從業人員培訓覆蓋率>95%,全面提升產、兒科服務質量和服務能力;探索靈活的人才引進機制,根據各醫療機構產、兒科建設實際需求引進人才。三是完善產、兒科服務體系建設。結合昆明地區城市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同步調整部分醫療服務價格工作,合理調整產、兒科醫療服務價格;督促醫療機構在內部分配中,充分考慮產、兒科工作特點,合理確定產、兒科醫務人員工資水平,保障產、兒科醫務人員收入不低于本單位同級別醫務人員收入平均水平;加快婦幼信息化建設速度,整合現有孕產婦保健管理、基本公共衛生管理網絡系統,增加兒童保健管理系統,所有婦幼信息資源整合、信息共享;建立助產機構產科質量檢查長效機制,加強產科建設,規范母嬰保健技術服務管理,提高產科技術服務水平,建立退出機制,保障孕產婦安全分娩及嬰兒健康;昆明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生育分娩醫療費待遇自2017年8月1日起按照《云南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云南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關于統一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待遇有關問題的通知》(云人社發〔2016〕310號)要求執行。繼續提高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率。

  案 由:關于保護傳統村落和歷史文化村鎮的建議

  提案號:131367

  提案人:彭 磊

  領辦領導:高中建 副市長

  督辦領導:夏 靜 副主席

  主辦單位:昆明市住建局、昆明市規劃局

  協辦單位:昆明市文廣體育局

  提案人意見:滿意

  提案內容(摘要):

  傳統村落是中國農村發展和城市化進程中的寶貴社會遺產和文化基因,是構成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重要的文化生態基礎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機組成部分。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是一項社會事業,需要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理性參與,而且制度化、精細化、系統化,使之成為一項可以量化決策、透明管理、社會整體受益的公共事業。當前,傳統村落凋敝沒落是一個普遍趨勢,由于生產技術提高解放了大量農村勞動力,城市化、工業化集聚吸收加速了農村人口大量外流;加之交通、通信、物流發展,傳統鄉土社會的封閉性被打破,生產生活的內容和需求更加復雜化;而且鄉土建筑等在物質層面的實用功能勢必逐漸老化和減弱,實用功能層面的淘汰在所難免;由此導致農村人口萎縮、傳統的農漁林業和工藝產業日趨衰落、城鄉發展失衡、傳統文化與社會價值開始動搖等一系列問題。為此建議:

  一、出臺《昆明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條例》,劃定保護紅線,解決傳統村落認定、評估和保護的原則問題,實現有法可依,明確傳統村落保護的主體責任、實施機構和法律責任,做到因地制宜,健全“一地一規劃”“一村一方案”的傳統村落保護措施,突出民生主體,健全“政府主導、專家參與、村民受益、社會協作”的傳統村落保護機制,重視文化建設,修復農村文化生態系統,激發農村文化發展活力。

  二、結合目前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發展趨勢,建議從文化生態、主動營造、主體作用發揮等幾個方面予以加強。一是深化傳統村落文化資源轉化研究,搭建公益性專業支持平臺。二是建立傳統村落活化營造策略。三是健全村民自主保護與發展機制。

  從而解決好以下問題:

  1.傳統村落的保護規劃不能一個規劃全覆蓋,也不是一部《城鄉規劃法》管到頭的。鄉村規劃不能一竿子插到底一個口號全覆蓋。鄉村建設不能一個部門管到底。

  2.將傳統村落保護工作列入地方政府工作考核目標,以及公共文化發展目標里,盡快出臺《昆明市傳統村落保護規劃綱要》和昆明市第一批傳統村落保護名錄。

  3.進一步多渠道籌措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資金,統籌實施傳統村落、歷史村鎮的保護與建設,設立昆明市傳統村落保護基金。

  4.加強落實昆明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中對特色村鎮體系的保護內容的挖掘整合。

  5.進一步確定應予保護的歷史文化名村和傳統村落名錄,建立傳統村落。

  6.進一步建立健全“政府引導、多渠道參與、群眾自籌”的保護運營機制,建立完善傳統村落、歷史村鎮保護發展的管理機制。

  7.統籌設計,推出昆明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特色小鎮建設背景下的特殊產業政策,促進社會力量積極投入到傳統村落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和開發中。

  承辦單位答復(摘要):

  傳統村落和歷史文化村鎮是城市珍貴的文化遺產,也是昆明歷史文化名城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昆明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反映了昆明在不同時期、不同經濟社會階段文化的傳承與演變。傳統村落和歷史文化村鎮成了昆明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更為昆明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增添了獨有的文化積淀和氛圍。

  一、傳統村落和歷史文化村鎮規劃建設

  我市組織相關縣(市)區對已納入國家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莊進行規劃編制工作。目前,昆明市20個國家傳統村落的規劃編制工作已全部完成,其中安寧市祿脿村、嵩明縣鞍山村、富民縣平地村、東川區汪家箐村、西山區樂居村、祿勸縣撒老烏村、晉寧區(打黑村、一字格村、田壩村、福安村、新寨村)共11個村莊的規劃已通過專家技術評審。石林縣糯黑村、宜良縣墩子村、西山區白石巖村、晉寧區(雙河營村、木鲊村、大擺衣村、雷響田村、鴨打甸村、干海村)共9個村的規劃待專家進行技術評審。2014年,通過云南省政府批復同意的《昆明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4-2020)》(以下簡稱《名城保護規劃》)構建了我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并明確了歷史村鎮保護的措施。為貫徹落實《名城保護規劃》的相關內容,昆明市政府分別于2016年2月、11月下發了《昆明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實施行動計劃》(昆政辦〔2016〕32號)、《關于加強昆明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管理的意見》(昆政發〔2016〕73號),提出轄區政府應對具備條件的村鎮按法定程序盡快申報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同時,市規劃局組織編制了《安寧市祿脿村保護規劃》《石林縣鹿阜鎮保護規劃》,并指導了《馬金鋪化城村歷史文化保護與更新規劃》《西山區團結辦事處樂居村保護與開發規劃》《大漁海晏村保護與發展規劃》等保護規劃的編制。一是高標準組織編制。二是認真組織實施。三是定期開展監督檢查。結合農村危房改造督查工作,將定期對我市涉及傳統村落的縣(市)區開展項目建設監督檢查工作。同時,下發《關于做好傳統村落保護項目實施項目的通知》,建立傳統村落實施情況月報制度,以掌握各地落實規劃建設的工作動態。

  二、確定名錄、建立

  2008年,市規劃局組織編制了《滇池流域歷史建筑(村落)調查、測繪、評估》項目,其中挖掘和整理滇池流域大量的歷史文化資源和內涵,對具有歷史價值的村落進行調查、測繪和評估,建立歷史村鎮的建議保護名錄。2012年市規劃局牽頭組織編制的《昆明市傳統風貌村鎮調研及保護策略研究》(以下簡稱《研究》)已經專家論證和審查,其中包含12個國家傳統村落。一是調查建檔。實行“一村一檔”,對136個重點村鎮進行檔案建立。二是建立保護信息系統。市規劃局已于2012年建立了昆明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地理信息系統,下一步將開發各縣(市)區和管委會的系統接口,并逐年對系統數據進行更新,逐步實現昆明市歷史文化名城地理信息系統的全覆蓋以及資源共享。

  三、資金籌措

  一是爭取專項資金。據統計,我市共爭取到中央財政農村節能減排資金3000萬元、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資金1930萬元。節能減排資金重點用于支持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其他與村莊環境質量改善密切相關的環境綜合整治措施等。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主要用于道路、古建筑修繕,古樹、古物保護等。二是整合多方資金。目前,我市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資金主要來源有中央財政農村節能減排資金、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資金。同時,自2015年實施省級規劃建設示范村以來,我市推薦上報的晉寧區新寨村、東川區汪家箐村2個國家傳統村落被列入省級規劃建設示范村名錄,每個村爭取到2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在以后的工作中,將積極整合各塊建設資金,更多地投入到傳統村落保護項目當中。

  四、挖掘價值、建立保護機制

  一是多個部門聯動。目前,昆明市已初步建立以專門的名城保護管理機構為核心,以規劃、住建、文化等多部門聯動參與的合作模式。二是設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以下簡稱“名城委”)。2017年8月14日,成立“名城委”的相關事項已經十四屆市人民政府第8次常務會審議通過。三是公眾參與。對于保護規劃的編制與審批,傳統村落和歷史文化村鎮的確定,以及涉及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建設活動等,均通過召開各部門聯席會議和書面征求意見,組織專家咨詢論證會,在報紙、網絡和現場進行公示等多種形式廣泛征求有關部門、專家和公眾的意見,并對有價值的意見予以采納。同時,建立“村規民約”,組織村民參與和監督,將保護要求納入村規民約,發揮村民民主參與、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主體作用。

  在下一步工作中,一是加強宣傳教育,樹立保護理念。引導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保護工作。二是凝聚多方力量,改善人居環境。抓住脫貧攻堅的重大政策機遇,與農村危房改造、省級規劃建設示范村、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等工作有機結合,大力推進傳統村落、歷史文化村鎮的基礎設施建設,統籌推進傳統村落保護,努力將傳統村落打造成“村美民富”的美麗鄉村示范精品。三是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完善政策支持。鼓勵各轄區政府加大保護與發展的資金投入,積極申請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國家專項資金,并按照《昆明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的相關要求在各級財政預算中安排保護專項資金。同時,還應利用相關政策和措施,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在項目建設、資金籌集方面的優勢,引導各類社會力量投入到傳統村落、歷史文化村鎮保護修復和合理利用的工作中,不斷拓寬保護的工作方式、資金渠道。四是挖掘保護發展價值,繼續做好申報工作。將進一步梳理挖掘傳統村落、歷史文化村鎮所具有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民族文化特色,積極支持、指導縣(市)區、開發(度假)園區管委會開展申報工作,并加大傳統村落、歷史文化村鎮中各級各類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修繕力度,有效保護好傳統村落、歷史文化村鎮的歷史風貌。五是加大少數民族歷史文化的保護和利用工作。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規劃局將積極配合市文廣體局指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大力挖掘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加大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區的申報、公布工作;嚴格執行好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的傳承補助制度;加大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平臺建設和項目扶持力度,使少數民族歷史文化的保護和利用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 在線咨詢

  • 免費熱線

  • 微信咨詢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久久免费国产精精品|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91福利| av成年女人毛片免费观看|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 日韩欧美国产免费看清风阁| 色婷婷亚洲精品综合影院| 亚洲精品国产不卡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自拍| 亚洲熟伦熟女新五十路熟妇| 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av男人天堂网| 成人满18在线观看网站免费| 今日吃瓜热门大瓜每日更新| 久久噜噜噜精品国产亚洲综合| 97午夜理论片影院在线播放| 吃瓜黑料吧亭亭玉月丁香| 最新VIDEOSFREE性另类| 69精品国产久热在线观看| 老师洗澡让我吃她胸的视频| 黑人巨粗进入警花疼哭A片|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伊人电影| 青青青国产免费线在| 久久99AV无色码人妻蜜| 午夜理论在线观看不卡大地影院|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网| 国产亚洲天堂色| 美女裸身照(无内衣)动态图| 一级毛片视频免费| 成人无码WWW在线看免费| 护士喂我吃乳液我脱她内裤| 午夜人妻无码AV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久久婷婷| 特级A欧美做爰片免费视频| videosxxxx老女人| 亚洲国产精品欧美| 亚洲日本精品麻豆一区国产| 亚洲午夜无码毛片AV久久| 一级特黄欧美日韩片| 日韩mv欧美mv国产网站| 精品夜夜爽欧美毛片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