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突出分類指導、產業帶動、基礎支撐,集中力量破解瓶頸和難題,加快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兩會新聞會客廳
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南寧該如何發力?
●關鍵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報告點金:構建新型農業生產經營體系。科學制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
“今年,我們將圍繞既定目標,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市人大代表、市農委主任楊敏說,要在增強特色、品牌打造、增加效益等方面下功夫,各縣區各鄉鎮根據實際發展各具特色的農業產業,通過產業布局和產業結構的優化,解決農產品“賣難”“價低”現象,農民生產有了更好的積極性,產業興旺就有了更強的動力。
市人大代表、西鄉塘區委書記廖偉福表示,要以建設美麗南方田園綜合體為契機,以提高新型農民素質能力、引企引資進村入鄉、盤活農村資源、科技興農和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主要抓手,以加快建設知青文化第一村為重點,實施增點擴面提質升級行動,大力推行“農業+文化+旅游+康養”模式,進一步完善農業生產體系、產業體系、經營體系、鄉村生態體系,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市政協委員、廣西金福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蘇秀清表示,在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的同時,如何保障農民在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的權益,已經成為農村土地流轉工作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她建議搞好土地確權登記,以此來夯實流轉基礎。同時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建立市場化的流轉信息平臺,將土地流轉中的交易情況、交易價格、交易主體等信息公開透明化,鼓勵發展第三方土地中介機構指導流轉雙方采取協商定價、投標定價、競拍定價等,合理確定農村土地流轉價格,加強交易的公平性。
●關鍵詞:縣域產業
報告點金:突出縣域產業集聚發展,加強縣域工業園區規劃建設。推動縣域產業開放發展,引導各縣主動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實施農產品加工、園區支柱產業培育、全域旅游發展、健康產業發展、生態產業發展五大工程,打造“一縣一拳頭產業”。
近年來,我市把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城鄉一體、產業帶動、基礎支撐為突破口,推動縣域經濟穩步發展。今年,在強化縣域產業支撐方面,我市還將持續發力。
“對賓陽來說,2018年要把工業產業推上去,力求取得突破性的發展。要圍繞三大產業,做好配套設施建設,把原有的一些傳統工業,通過技術改造、整合資源,進行優化升級。”市人大代表、賓陽縣縣長穆賢清說,去年,賓陽縣古辣香米獲得國家批準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這是賓陽大米產業的利好消息,要把這個地理標志產品用好,通過兩三年大米深加工,整合資源。另外,在電子信息方面,通過深圳轉移過來的企業把電子信息方面配套產業集聚到賓陽,在工業方面有一些新興產業出現。
市政協委員,橫縣政協副主席、統計局長黃寧燕則建議,各縣區應根據實際情況,重點做好“一縣(區)一品一線路”的精品鄉村旅游點和路線的建設和規劃,通過推進高鐵沿線縣域互聯互通,優先發展高鐵高速沿線縣、鎮鄉村旅游;研究和制定南寧文化創意相關政策,鼓勵研究機構、民間組織、個人從事文化創意,豐富旅游產品,補齊我市旅游產業的短板,助力鄉村旅游的深度發展。
●關鍵詞:縣域新型城鎮化
報告點金:完善城鎮體系架構,推進縣域擴容提質,打造一批支撐縣域經濟發展的產業重鎮、文化旅游名鎮。
中國首個攀巖特色體育小鎮去年落戶馬山縣,這意味著馬山的知名度越來越高,“體育+旅游+扶貧”的路子越走越寬。“以攀巖為特色品牌,我們還要引進一大批戶外體育項目,延伸整個體育產業鏈,預計兩三年內至少投資10億至20億元,這對于拉動投資來說意義非凡。”市人大代表、馬山縣委書記唐咸興說,要通過特色體育小鎮將戶外體育、鄉村旅游、生態康養、休閑農業等方面有機融合,促進脫貧攻堅,同時還要服務貴南高鐵,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從而改善投資環境,加快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壯大。
“上林縣作為新一輪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雖然基礎差、底子薄、財力弱,但在生態、資本、產業、制度方面具有很好的后發優勢。只要上林縣充分發揮優勢,完全能把生態資源優勢切實轉化為經濟優勢。”市政協委員、上林縣政協副主席李孔敏說。他認為,上林縣要做好縣域新型城鎮化的工作,應因地制宜,把工作的焦點放在當地的綠水青山中。“在產業支撐方面,建議精準對焦綠色健康產業各種業態的服務需求和關鍵環節,著力提升健康養生保險、信息、培訓、地產等重要服務能力和水平,大力發展健康養生旅游制造業。”李孔敏說,上林縣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用好用足各縣區金字招牌吸引力,大力發展健康養生用品制造業,著力培育一批中醫藥研發、生產、銷售的骨干企業,并鼓勵開發以中藥材為基礎的保健養生食品、藥膳產品和日化用品,進一步擴大優勢產品規模,努力打造本地中藥產業集群。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