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從2008年《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獲批至今,已經整整過去10年。10年來,廣西深入實施北部灣經濟區優先發展戰略,各項經濟指標實現快速增長。
在欽州港大欖坪五號泊位碼頭,工人們正在忙著裝卸原木。欽州市港口集團公司大欖坪作業區總經理助理黃有進告訴記者,正在裝卸貨物的是來自歐洲的“菲格勞斯”號7萬噸(級)散貨船。
“現在作業的原木是4萬方,卸完通關后就發往欽州、北海附近的木頭加工廠。”
2017年, 欽州市積極推進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建設、海鐵聯運常態化班列(北部灣港-重慶)開行、“渝桂新”海鐵聯運班列實現常態化運行等。作為南向通道的關鍵節點,欽州市還加快欽州港東航道擴建工程、欽州港30萬噸級進港航道支航道工程和國投欽州煤炭碼頭工程等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集疏運體系,為南向通道物流暢通提供堅實基礎。
廣西北部灣港口管理局欽州分局辦公室主任吳良:“2017年我們開工建設了10萬噸級航道,拓寬集疏運船舶的進出效率,我們已經開通了總共30條的班輪航線,大宗散貨還有集裝箱都匯集我們欽州港流通,同時進一步凸顯了我們欽州港作為集裝箱干線樞紐港的地位。”
截至目前,北部灣港已經建成生產性泊位263個,港口貨物吞吐量從2008年的8090萬噸增至2017年2.19億噸,集裝箱吞吐量也從2008年的33萬標箱達到2017年的228萬標箱。 自治區北部灣辦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魏然介紹,港口資源的整合為北部灣經濟騰飛奠定了基礎。
“首開全國港口整合發展之先河,組建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和北部灣港口管理局,打造了統一規劃、建設、管理、運營的“四統一”模式,北部灣快速崛起為億噸大港。”
經過10年的不懈努力,北部灣經濟區臨海大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欽州1000萬噸煉油、北海煉化、防城港紅沙核電等一批重大項目有序推進。
自治區北部灣辦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魏然:“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石油化工、冶金、新材料、糧油食品等為主的現代臨海工業體系,培育打造了一批特色產業園區。2017年,北部灣經濟區重點產業園區完成產值預計達到7800億元。”
2017年,北部灣經濟區的南寧、北海、防城港、欽州等4個核心城市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305億元左右,約占全區36.5%左右,十年間平均增速約11.7%左右,與2008年相比增長了約2.4倍。財政收入、進出口總額、沿海港口吞吐量與2008年相比也分別增長了3倍、3.4倍和1.7倍。
“十三五”期間,廣西將圍繞推動北部灣經濟區升級發展,著力打造規劃建設、開放型經濟、發展動能、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同城化“六個升級版”,增強對全區的引領帶動作用和對西南中南的支撐輻射功能。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