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創辦全國首家“三來一補”企業太平手袋廠到發展成為“世界工廠”,如今的東莞正通過創新驅動發展向創新型一線城市挺進。東莞在過去30年抓住了全球制造業轉移機遇,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東莞奇跡”。
在亮眼的發展形勢背后,離不開東莞的敢為人先。東莞在改革開放中先行先試,如今“倍增計劃”、商事制度改革、創新驅動發展、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等一系列重大舉措成效明顯。
探索新路徑??改革創新融入東莞產業血脈
位于東莞厚街的創科公司曾經是一家沒有品牌、沒有技術、沒有市場話語權的“三無公司”,一度只為國際品牌做代工,在金融危機影響下更是難以為繼。然而,在政府產業轉型升級政策的帶動下,創科集團于2009年積極調整產品結構,成功從OEM轉型成OBM,如今在全球電動工具行業排名前列,成為東莞轉型升級的“模范”。
從一個農業縣一躍成為國際花園城市、中國最具經濟活力城市,東莞產業轉型和創新驅動居功至偉。
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革,過去東莞采取“土地出租”或“廠房出租”的形式引進外資企業、通過輸出廉價勞動力來創造價值的方式早已不適應當今經濟社會的發展步伐,曾經東莞人一度引以為榮的經濟發展路徑日漸式微,這種資本由外資主導、技術絕大部分靠外來的、低技術含量的加工產業發展模式已然不能跟上現代化、全球化的潮流。產業轉型和升級,技術自主創新成為了東莞近幾年來經濟發展的迫切需求。
為了在“三來一補”、來料加工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基礎上實現產業轉型,東莞自2012年便提出連續5年拿出50億元支持企業發展。以新型研發機構、“機器換人”等為抓手,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引入大量科研創新項目和人才,逐步探索出創新驅動發展的新路徑。
啟動新引擎??鏈接全球創新資源落地東莞
根植于深厚的制造業“世界工廠”,東莞正在吸引國際頂尖的創新資源,并形成資源的匯集,以搶占產業創新高地。
在創新資源的鏈接下,東莞與國際的合作,已經從過去的“前店后廠”格局,轉型為如今的“產研融合”。比如主打輕量級機器人的李群自動化就是很好地利用東莞和香港的優勢,聯動兩地的資源,達到協同發展的目的。“在香港做出科研成果,在東莞一些珠三角城市實現產業轉換、批量生產。”李群自動化的副總經理俞春華說。
國內外創新要素對接匯聚,使得在東莞的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軍團”之中,細分領域“隱形冠軍”不斷涌現。易事特占據新能源行業細分市場的龍頭地位,去年以超百億元的產值躋身《新能源企業全球競爭力百強榜》第18名;長盈精密連續8年保持10%以上利潤增長,藉此站穩電子元器件行業龍頭的腳跟;五株科技、神州視覺、拓斯達等一大批優秀的莞企憑借著科技創新脫穎而出……
源源不斷的高新技術企業已經成為東莞深度融入廣深科創走廊的主要動力。數據顯示,目前,國家高企、后備高企均居全省地級市首位。
在《2017年度東莞市規模效益成長性排名前20名企業》,十億級企業數量共有15家,近半上榜企業為高新技術企業。可見,與過去相比,創新驅動發展已經為東莞經濟帶來了“質”與“量”雙提升的新格局。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