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是東莞建立地市級30周年,截至2017年12月底,東莞電網1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有185座,輸電線路的長度達到4593.531公里,超過東莞至北京一個來回的路程,為東莞經濟的高速發展和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
上世紀80年代初期,東莞掀起了“三來一補”熱潮,村村點火戶戶冒煙,描述的正是當時的盛況。經濟的飛速發展,電力需求越來越大,幾乎每10年就上一個新臺階。80年代,以建設110千伏網絡為主,1983年板橋輸變電工程竣工,220千伏電壓等級網電為東莞“三來一補”加工業發展奠定基礎。上世紀90年代,全市實現每個鎮有1個以上110千伏變電站供電。21世紀,東莞擁有5座500千伏變電站。
2014年東莞在全省內率先啟動實施電網規劃建設“大會戰”。截至2016年12月底,“大會戰”共建成110千伏及以上電網項目49個、開工44個、儲備22個,解決了21條線路電力“卡脖子”問題。從2017年開始,東莞又啟動電網升級行動計劃,用4年時間投入115億元,完成135項主網工程項目,升級5200項配網工程,安裝109萬只智能電表。到2020年底,將實現全市主網供電可靠性持續提升,配網自動化智能化顯著提高,配電網可轉供電率、配電網自動化覆蓋率、分布式光伏項目接入率、智能電表覆蓋率四項指標實現四個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