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季度深圳主要經濟指標平穩增長。深圳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市生產總值5209.8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1%。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8.1%,比上年同期提高3.8個百分點,為拉動全市經濟增長提供強大動能,助力深圳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基礎設施建設發力,補齊發展短板
4月29日,深圳地鐵再傳喜訊,9號線西延線最長的車站南山書城站封頂,并計劃于2020年通車試運營。5月,深圳國際會展中心項目進入“鋼構時間”,目前深圳國際會展中心(一期)項目A9、C9、A8、C8展館先裝區主體鋼結構已完成封頂,項目整體鋼結構計劃于2018年6月底完成18萬噸鋼結構安裝,一期計劃于2019年7月全面建成投入運營。記者了解到,軌道交通等重大基礎設施作為深圳市固定資產投資的重要內容,在深圳發展全局中具有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性和引領性作用。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市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7.5%,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20.7%。
“從投資結構來看,深圳基礎設施投資占比并不高,深圳還需要在改善城市質量上加大力度。”綜合開發研究院專家王國文接受記者采訪表示,城市基礎設施和經濟發展休戚相關,深圳要實現高質量的經濟發展,就要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并瞄準深圳重大基礎設施短板,重點推進綜合交通、科技創新、民生保障、資源保障、生態環境、公共安全及公共拓展等六大領域重大項目投資建設。記者了解到,今年深圳固定資產投資計劃突破6000億元,其中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完成1300億元。這些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涉及民生、醫療、教育、環境、公共安全等各個領域,也同時包括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基礎設施,譬如廣深港高鐵、東部過境通道、蓮塘口岸等跨境項目建設。值得一提的是,前海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加快城市新中心建設,正大力拓展對外合作新通道,并開始開工新城立交、媽灣跨海通道、前海南山排水深隧系統等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快速到達、慢速體驗的交通體系。
創新領域重大投資加碼,匯集全球創新要素
創新領域重大投資持續加碼,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建設加速深圳經濟高質量發展。據了解,在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深圳云計算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后,今年深圳重點圍繞建設國家超算深圳中心二期、國家基因庫二期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持續加大投資力度,并在工業母機、5G移動通信、合成生物學等核心技術領域加速突破,而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中山大學(深圳)、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等校區建設以及籌建深圳技術大學等也在集中進行一批投資。
“創新領域的投資將加速全球創新要素在深圳的持續匯集,加速形成深圳創新引領的優勢,鞏固城市高質量經濟發展的優勢。”深圳大學教授、經濟學博士馬春輝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深圳在體制機制創新以及前海蛇口自貿片區開放發展等方面,已經積累了豐富經驗,目前通過高端產業、未來產業、創新人才的培養將增加產業集聚能力,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率先實現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目標。記者了解到,目前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室、深圳國家基因庫、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已建成使用,華大基因等新型研發機構呈現引領式創新、爆發式增長態勢,各級創新載體累計達1283家。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涌現,五年累計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國家科學技術獎勵51項,第四代移動通信、基因測序、超材料、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核心技術水平躋身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