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西寧市農牧和扶貧開發局獲悉 西寧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東西部扶貧協作戰略思想,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忠實踐行“兩個絕對”,全面落實“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著力推動“四個轉變”,加快實施南京西寧扶貧協作工作,把東西部扶貧協作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政治任務,“不以事艱而不為,不以任重而畏縮”,緊緊圍繞項目扶貧、產業合作、人才交流、勞務協作及攜手奔小康等方面與南京市開展交流協作,各項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
——加強組織對接,規劃引領提供保障。兩市共同研究編制《江蘇省南京市“十三五”對口幫扶青海省西寧市扶貧協作規劃(2017—2020年)》,力爭到2020年,合力打造一批經得起檢驗的精品工程、民生工程和示范工程,共建一批引得進、留得住的實體經濟園區平臺,引進一批西寧緊缺的高端技術型人才,以人才支撐西寧市精準脫貧攻堅、西寧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短板。按照“項目跟著規劃走,資金跟著項目走”的原則,在產業合作、勞務協作、人才援助、助醫助學、資金扶持、社會參與6個方面梳理支撐項目130個,確保規劃內容落地生根。
——推動人才強市,智力援助形成常態。一是落實黨政干部掛職交流。2017年接收南京市9名掛職干部,全部安排到市、縣政府和有關部門實職崗位。西寧市圍繞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選派發改、教育、招商等領域縣、科級優秀青年骨干8人,分別到南京市發改委、教育局及棲霞區、雨花臺區、六合區交流工作。二是推進專業技術人才交流。西寧三縣、各相關部門按照發展需要,先后與南京市相關地區和部門開展學習交流、往來合作達600余人次。其中選派300余名中小學教師、醫務人員、科技人才到南京開展專題培訓和學習研修;各縣區公安部門分別與南京七個城區對口開展警務實戰培訓,累計200余人次參與交流學習;教育、科技、林業、民政、農牧等部門與南京市對口部門開展培訓交流100余人次。三是積極推動兩地合作交流。市政府與南京醫科大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南京醫科大學與西寧市第一醫療集團結對幫扶。市商務、民政、人社、旅游等部門分別與南京市對口部門簽訂交流合作協議。南京市教育局到西寧市考察對接,形成兩市教育對口幫扶合作交流工作方案。市科技局針對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產權保護、科技金融等方面問題赴南京市進行學習調研。
——用好幫扶資金,項目效益初步顯現。一是整合扶貧項目資金。2016—2017年度,南京市共支援西寧市三縣扶貧項目資金3800萬元,其中大通縣、湟中縣各1500萬元,湟源縣800萬元。三縣通過建立“政府領導、財政牽頭、部門配合”協調機制,統籌整合使用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突出扶貧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專業合作社協同服務作用、能人大戶引導激勵作用、科技人員智力支持作用,篩選用于產業扶貧、生產生活性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合作、助醫助學等4個方面14個項目,項目進展順利。二是管好用好扶貧資金。按照省扶貧開發局《關于加強江蘇幫扶項目資金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三縣嚴格做好資金管理,直接安排到相關重點扶貧項目,加大對項目資金的撥付、使用、報賬和管理,組織監督檢查和績效評價、專項審計,提高資金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使用效果,保證資金管理使用的安全性、規范性和有效性。
——注重優勢互補,產業合作全面加強。一是落實產業合作優惠政策。對重大招商項目采取“一事一議”,從督導稅費優惠政策落地、強化土地供給等26個方面整合招商引資優惠政策。三縣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繼續減少工商登記前置審批和后置許可審批事項,實行“多證合一、一照一碼”,為南京市企業到西寧市發展提供便捷服務。湟中縣全面落實結構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政策,通過“營改增”為企業減負;湟源縣延長《湟源縣大華工業園區招商引資(暫行)辦法》有效期,吸引更多的南京企業到湟源投資興業。二是深入推進產業合作項目。組織相關部門在南京“金洽會”期間舉辦“雙50”重大招商項目推介會。組織60家商貿企業參加“2017年第六屆南京國際時尚消費品博覽會”,達成意向采購協議1.28億元。市旅游局與“途牛網”共同舉辦中國西部自駕游產業發展論壇暨第二屆自駕車旅游聯盟年會。大通縣赴南京考察眾彩物流市場,邀請南京云田數碼相關專家來大通調研;湟中縣在棲霞區青秀城開設青海特色商品專營店;湟源縣與六合區巴布洛生態谷有限公司合作,依托該公司遍布南京市數百個營銷點的“云廚E站”銷售青海特色商品,在江寧谷里和南京眾彩農副產品物流中心設立銷售門店。三是積極為三縣招商引資牽線搭橋。湟中縣引進浙江振德醫藥公司,投資1.2億元實施萬畝中草藥種植加工項目;湟源縣與南京建信福祥股權投資基金公司達成合作意向,計劃投資3000萬元建設和平鄉靜房灣生態旅游度假區項目,計劃近期與泰州格林菲爾德醫藥公司簽約,投資5000萬元建設軟骨素項目。
——拓展勞務空間,就業服務有效保障。一是提供貧困人口就業意向。組織南京47家企業和本市15家企業,在西寧共同舉辦專場招聘會,提供崗位3300余個,1000余人到場求職(其中貧困勞動力400余人),237人意向性簽約(其中大中專畢業生134人、貧困勞動力78人)。同時,分別在湟中縣田家寨鎮和湟源縣波航鄉、大華鎮等舉辦4場東西部扶貧協作專場招聘會,提供南京市31家企業就業崗位1600余個。二是積極開展就業服務和職業培訓。加強職業培訓合作,組織貧困勞動力參加職業技能培訓2317人。簽訂4項扶貧勞務協作框架協議,共同確定3個扶貧勞務協作輸出基地、5個勞動力培訓供應基地、4個扶貧勞務協作輸入基地,并在南京掛設西寧就業扶貧勞務工作站,為在江蘇地區務工的500余名西寧籍勞務人員提供就業后續服務。三是積極開展交流活動。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拓展勞務扶貧協作內涵,積極組織創業園運營、創業培訓教學、創客沙龍等交流活動,促進兩地觀念互通、思路互動、技術互學、作風互鑒。通過兩地100余名創業培訓師資、成功創業者、孵化基地運營者面對面交流互動,開拓培訓教師的教學思路、創業者思路,提升西寧市創業培訓教學管理水平、豐富創業者實踐經驗。
——推進“攜手奔小康”行動,結對幫扶成效明顯。一是落實三縣主體責任。自2016年12月確定縣區結對幫扶后,三縣黨委政府負責人分別與南京市雨花臺區、棲霞區、六合區開展交流互訪6次,認真對接“攜手奔小康”工作。積極探索鄉鎮(街道)、村(社區)結對幫扶,目前已結成7個幫扶對子,其中棲霞區馬群、堯化、西崗3個街道各安排給湟中縣魯沙爾、李家山、攔隆口3個結對鄉鎮100萬元,用于脫貧工作。二是幫扶資金帶動脫貧。充分發揮3800萬元幫扶資金的帶動作用,共惠及三縣貧困戶1044戶3165人,戶均實現年增收12857元,人均實現年增收4813元。啟動實施金陵—夏都一家親“雙寧”合作心連心醫療扶貧協作信息化項目;實施生產生活設施項目,解決3個村道路硬化、群眾出行問題,解決11個村人畜飲水安全問題。三是打造鄉村旅游亮點。積極打造大通縣朔北鄉窎溝鄉村旅游示范帶,南京江寧團隊多次赴幫扶點開展實地調研,委托南京有關專家和一流建設單位開展項目規劃編制和建設。2017年7月10日,該項目正式開工建設,總規劃面積340公頃,預計總投資1.2億元,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7700萬元。項目建成后,將成為西寧乃至全省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大亮點。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