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中央一號文件精神,不斷加大強農惠農富農力度,以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為目標,進一步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加強農業生產管理,努力降低各種不利因素對農業生產造成的影響,全市農業經濟開局平穩,農林牧漁業生產穩步增長。小麥長勢普遍較好,蔬菜生產穩定發展,主要畜禽產品生產平穩,但生豬生產面臨下行風險。
一、農林牧漁業生產主要特點
一季度,全市完成農林牧漁總產值65.8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68億元,增長4.0%;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3.1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7億元,增長4.0%。
冬小麥苗情長勢較好。由于去年秋季小麥播種基礎扎實,田間管理措施到位,加之去冬今春氣溫偏高,光照充足,全市小麥安全越冬,順利返青,小麥苗情長勢良好,群體合理充足,個體敦實健壯,均衡一致。截止3月底,全市一類麥田面積186.13萬畝,占總面積的58.1%;二類麥田面積107.7萬畝,占總面積的33.60%;三類麥田面積17.2萬畝,占總面積的5.36%;旺苗面積9.59萬畝,占總面積的2.99%。一類、二類苗情面積占總面積91.7%,比去年高3.3個百分點;全市小麥平均畝莖數84.93萬,單株分蘗4.56個,單株主莖葉片數7.87片,四葉以上大蘗3.07個,單株次生根6.86條,總體苗情比去年稍好,具備了豐產豐收的前期基礎。
(三)蔬菜生產穩步增長
全市進一步推進設施蔬菜生產和基地建設,積極調整蔬菜生產結構,著力推廣先進種植、栽培和管理技術,加快蔬菜生產和營銷機制建設,蔬菜生產水平得到提高。據統計,一季度全市蔬菜及食用菌種植面積27.4萬畝,總產85.25萬噸,同比增長0.9%。
(四)林業生產快速發展
二是主要畜禽產品生產平穩,生豬出欄下降。一季度生豬出欄87.2萬頭,同比下降2.1%;活家禽出欄1349.1萬只,增長4.5%;牛出欄12萬頭,增長0.5%;羊出欄66.8萬只,增長4.6%。
(六)漁業生產保持平穩發展
第一季度,全市漁業生產面積9.31萬畝,產量2.15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均基本持平,漁業保持平穩發展。
二、農業生產存在的問題
1、糧食生產。盡管今年小麥苗情是近幾年最好的一年,但也是潛在危險最大的一年。一是去年冬天氣溫偏高,蟲卵及病菌基數高,后期發生病蟲害的幾率大大提高。另外蚜蟲、麥蜘蛛等病蟲也應引起關注和重視;二是由于去冬今春溫度偏高,小麥返青拔節期雨水充足,長勢旺盛,后期存在倒伏的可能性。
2、畜牧業。 畜牧業投入不足。農民和企業自籌資金能力有限,由于畜禽養殖的市場風險高,金融機構對畜禽養殖貸款一直持謹慎態度。養殖行業貸款的門檻高、準入難,額度小、融資貴、用款周期短,規模養殖戶難以得到貸款支持。產業化經營程度低。養殖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輻射帶動能力弱,產品質量不高。現有的龍頭企業安于現狀,風險意識和拓展意識不強,科技含量不高,企業缺乏競爭力。科技示范推廣工作滯后。全市養殖業仍處于粗放性管理階段,規模小,周期長,品種雜,效益低。專業技術人員和畜牧人才缺乏系統專業的長期培訓,知識結構老化,服務技能低,跟不上現代畜牧業的發展需求。畜牧業技術推廣隊伍整體力量薄弱,缺少專業技術骨干,在指導農民發展畜牧生產、科學養殖等方面缺乏必要的知識和能力。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難。規模養殖和養殖小區糞污排放量大,處理設施成本較高,養殖戶不愿投入。目前,養殖場(小區)糞污出欄主要是通過簡單處理后直接對外排放,這給周邊的群眾生產、生活帶來不利的影響,引發了矛盾。風險壓力逐漸增大。勞動力、飼料、水電、防疫等成本費用上漲過快,畜禽養殖進入了高投入、高成本時代。
3、土地流轉不暢,制約了規模種植戶的發展。現代農業的一個突出特征就是產業化經營、規模化發展,土地的集中就成為了首要的條件,但是現在的狀況是土地分散經營,農戶小規模生產與社會化大市場矛盾日趨尖銳,特別是現在農業生產成本還相對過高,如果每戶只是種植一兩畝耕地的話,難于形成規模經營,并且將直接導致經濟效益低下,所以很多規模種植戶都表示由于土地流轉因素的影響,嚴重制約了他們規模種植的發展和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