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的科教資源,曾是武漢最大的驕傲,也是最大的遺憾。這座全球大學生數量最多的城市,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法留下自己培養的俊才。直到近兩年,武漢市開始頻頻出招在眾多城市中率先破題。
搶奪活體資本,創業大賽打響外延爭奪戰
7月25日,第七屆武漢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項目大賽(以下簡稱“武漢大創賽”)天津(華北)分站賽在天津市南開區陽光100喜馬拉雅優檀書院舉行。
大賽現場
武漢市政府官員稱,武漢大創賽是武漢市舉辦的全國性大學生創新創業賽事,至今已連續舉辦六屆,共征集參賽項目近3000個,影響大學生群體數百萬人,先后有125個項目獲得總計近500萬元的省市創業資助,10個項目獲得總額5050萬元的風險投資。2018年第七屆武漢大創賽將在多個城市開設分賽區,面向全國征集優秀項目。此次華北分賽站設在天津,無疑是看中天津的商業沃土和創新氛圍,期待武漢市政府部門與天津在創新創業領域的合作,望優質大學生創業項目能入駐武漢。
武漢大創賽天津(華北)分站賽無疑是武漢人才外延爭奪戰的一個縮影。武漢擁有87所高校、130萬在校大學生,以單個城市的大學生數量看,居世界第一(也有統計數字認為廣州超過武漢),但畢業后往往流向沿海城市。
對此,中央政法委委員、秘書長、原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曾在武漢“兩會”期間提出,要實施“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計劃”,確保5年留下100萬大學生。他還強調,“留住大學生,不能順其自然,需要‘刻意人為’。”
人才優勢轉化為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優勢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發展靠創新驅動,創新要靠人才。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武漢時囑托:武漢有80多所高等院校,這是一筆寶貴資源。要把科教優勢、人才優勢轉化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優勢。
去年以來,武漢頻頻放大招吸引人才——先是進一步放寬了人才落戶門檻,推出專項政策解決留漢大學生住房難問題,宣布大學生在讀期間,可以個人名義繳存公積金;接著,全面放開大學生落戶門檻,本科以上可先落戶后就業。設立人才安居房建設基金,通過各種方式籌集人才安居住房。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為主的方式,每年提供1萬個以上基層社會服務崗位,吸納大學生就業。
“原來是把大學生當成孩子在看,沒有當成人才。現在看,覺得大學生是武漢的一個富礦,要當成潛在人才來培養。”此前,一位武漢武漢市招才局的官員稱,他理解的人才工作分為穩存、擴增、挖潛三個部分,而他所在部門負責推進“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計劃”,實質就是對潛在人才的挖掘、培養和使用。
事實上,想方設法導流人才的并非武漢一家,越來越多的二線城市加入到人才爭奪戰中,并漸漸進入白熱化狀態。立志打“大學生牌”的武漢市,不得不率先將“求賢”的觸角伸向了外地高校。
武漢市也多次對外表示,誠摯歡迎廣大青年朋友,帶著夢想、帶著智慧、帶著團隊、帶著項目到武漢創新創業,更希望通過大學生創業大賽篩選出來的項目能夠有機會加入武漢的“雙創”浪潮。
這些言語也絕非停留在表面。據了解,此次凡報名參加武漢大創賽(華北)分賽站的項目,均有機會在武漢市硚口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落戶,同時享受八大政策紅利:融資扶持、載體支持、安居服務、人才服務、創業扶持、金融扶持、社保扶持、落地服務。
正如大賽現場武漢市硚口區人力資源局副局長彭長征所言,“武漢是創新創業的沃土,擁有豐富的科教與智力資源,在校大學生人數位居世界城市之首,在全球最具活力城市中排名第八。武漢作為大學之城、青年之城、夢想之城、創新之城,正致力于打造大學生最友好的城市。我們誠摯地歡迎廣大青年朋友,帶著夢想、帶著智慧、帶著團隊、帶著項目到武漢看一看。我們將為廣大青年朋友提供最美的環境、最優的政策、最好的服務,為大家大膽創新、安心創業保駕護航。”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