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因文化而興,產業因文化而強。如何“以文興業”提高文化產品供給質量,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開創新時代文化產業發展新局面?
9月7日,2018重慶文博會文化創意產業高峰論壇在重慶新聞傳媒中心報告廳舉行,來自文化領域的行業專家、高校學者和企業高管齊聚一堂,以“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為重慶如何實現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文化產業發展迎來新起點
2017年重慶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662.94億元,同比增長11.86%(扣除價格因素)。
重慶日報報業集團副總裁孫永勝表示,經過15年文化體制改革,我市文化產業發展已迎來新時代、新起點,文化產業基礎逐漸成熟、體量不斷擴大、主體十分活躍、結構優化,彰顯國民經濟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實力和潛質,日益成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經濟新常態下繁榮市場的著力點,踏上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的新征程。
“新時代,我市文化產業將從粗放的‘鋪攤子'式發展模式向高質量、高層次、精細化發展模式轉換。”渝北區文化委主任吳云斌表示。
跨界融合中發展文化產業
文化之重要,不僅在于文化強大的內生動力,更在于對科技、金融、旅游、制造業等其他產業的滲透和融合。
市旅游發展委員會宣傳處長郭剛稱,我市依托巴渝文化、抗戰文化、移民文化、少數民族文化等文化資源,推進文旅資源融合。未來,還將從線路產品、景點宣傳等方面不斷推出新產品、新業態、新供給,滿足游客個性化、多樣化的旅游體驗,提供高質量的文旅產品。
孫永勝表示,要充分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優化集成作用,以技術創新帶動產品、業態和模式創新,重點培育數字閱讀、數字影音等產業版塊,在我市建設數字文化創新創意高地。
“誰掌握了數據,誰就掌握了未來、掌握了財富。”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周毅稱,以數字技術、區塊鏈技術、智能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在文化生產中的運用,將促進數字文化產業高速增長。
“未來10年仍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黃金期,快速增長的文化產業市場孕育著巨大的投資機會,也是金融領域關注的重點。”重慶科技風險投資公司董事長徐輝表示,新技術和文化產業深度融合后帶來的新服務、新業態及新商業模式會孕育巨大投資機會。
“我們鼓勵跨界,但跨界不是盲目的,是開放的,跨界是在了解自身行業發展的壁壘的基礎上,主動尋求外在式的革新與突破,注入新的活力與可能。”重慶諾而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CEO歐家路說。
發展重慶特色的文化產業
文化產品是精神產品,不僅要為文化消費者提供資訊,還要滿足人們的娛樂需要和審美需要,突出文化產品的內容創意和價值引領。
“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走出重慶特色的文化產業發展之路。”孫永勝表示,注重文化內容原創生產,在文學、劇本、詞曲、美術等領域精耕細作,打造巴渝文化經典之作,推動原創內容向出版物、影視劇、戲劇、動漫游戲等文化產品轉化,以內容優勢贏得產業發展優勢。
在周毅看來,還要因地制宜,結合當地文化特色,發展文化產業,培育新型文化業態。比如秀山,作為渝東南地區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就以中國微電影城為平臺,堅持文化創意與地域特色、群眾生活、服裝設計、園林裝飾等相結合,深耕書法藝術、花燈藝術、民族演藝娛樂業、民族工藝美術等特色文化。
著名雕塑家,西南民族大學副教授袁成龍認為,高質量的藝術作品創作,離不開歷史文化的傳承、發展以及對時代生活的關注。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