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術再先進,如果不能和制造業結合推動轉型升級,也將失去意義。”2018年9月,上海,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在嘉賓云集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主旨演講中如是說。
風從海上來。距大上海300公里的長三角另一座中心城市南京,正不惜余力地推進智能制造產業的集聚和發展。
曾經是華東乃至全國化工、電子、鋼鐵工業基地的南京,產業結構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以加快建設智能工廠、智能車間為契機,行業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全產業鏈發展勢頭強勁,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系統集成等分行業發展增幅明顯。
南汽依維柯
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南京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同比增長8.9%,而全市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2%,工業機器人增長78.9%,大大超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速,表現亮眼。
同時,目前南京共有11個列入工信部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擁有省級示范智能車間40個,市級智能工廠40家。智能制造產業已然成為南京追求高質量發展的最好注解。
“無人車間”的背后:智能大腦主宰新“南京造”
在南京國軒電池有限公司,看不見人的車間里蘊藏著智能制造的“大腦”。走進國軒電池二期生產車間,透過玻璃,便看到一臺臺機器正在運作著,幾乎看不到工人作業。電芯烘烤、卷繞、組裝、注液、涂布等工序均實現自動化,極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據總經理張巍介紹:“過去我們都是依靠人工注液,無法保證精確度,而且有可能造成漏液,但自動注液不僅保證了精度,而且還環保。”
人員雖減少了,但是產能卻翻了好幾倍。在另一家企業南京優倍電氣有限公司的車間里,公司生產管理的諸多系統都已打通。通過智能化系統,機器根據指令執行任務,每一道流程都按計劃精準運行。公司董事長董健介紹:“2012年開始,企業除了引進先進的設備,還自己開發了智能裝備,并且加大軟件投入,使得軟件和硬件達成高效的一致。通過這個新的智能制造模式,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目前企業正在探索智能工廠,也取得了不錯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