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本屆“雙創周”主會場,近年來,成都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系統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加快形成。近3年,成都市全社會研發投入年均增長11.5%,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年均增長18.8%;各類市場主體年均增加35萬余家。2017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接近1萬億元。
打開“閘門”,創新活水噴涌而出
以2015年為界,之前5年,西南交通大學只有14項專利轉讓、許可,之后1年多,就有168項專利完成了分割確權和轉讓許可,16家高科技創業公司成立,帶動社會投資10多億元。
巨變來自于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近年來,成都市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全面打通基礎研究、應用開發、成果轉化及產業化鏈條,構建起以高校院所為基礎、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協同、軍民深度融合的城市創新體系。
針對科技創新、科技轉化的“痛點”和難點,成都市制定出臺相關政策,探索“早確權、早分割、共享制”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改革充分考慮了發明者個人和所有者集體的利益,調動了雙方的積極性,使以前“鎖在抽屜里”的成果得以轉化并產生社會經濟效益。
改革猶如打開一道關閉已久的“閘門”,創新活水噴涌而出。截至今年7月,該項改革試點已拓展到20所高校院所,超過400項職務科技成果成功實現分割確權,作價入股創辦高新技術企業60余家,帶動社會投資過百億元。
伴隨著科技創新源頭供給的增強,成都市依托高校院所優勢學科、龍頭企業優勢資源,規劃建設了環川大知識經濟圈、電子科大“一校一帶”、環西南交大智慧城等10個環高校知識經濟圈,帶動高校、院所和社會資本投入超過10億元;與清華大學等知名高校、院所、企業簽約項目227個,預計后期拉動社會投資超過1500億元。
與此同時,隨著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民參軍”機制創新和“軍轉民”開放創新同步展開,軍民科技協同創新、資源開放共享和成果雙向轉化,技術、產品、資本、人才相互融合,為創新創業帶來強勁的活力,全市實施軍民融合產業重大項目71個,總投資超過900億元。軍民融合產業正成為全市經濟新的增長點,2017年主營業務收入達到937億元,增長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