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下午,蘇州工業園區召開2018度蘇州工業園區創新發展大會暨金雞湖人才表彰大會,263名園區人才獲評“蘇州工業園區2018年度金雞湖人才”稱號。
蘇州工業園區表彰人才的傳統到今年已經是第九屆。蘇州市委常委、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吳慶文在表彰大會上表示,下一步園區將切實把科技創新擺在全局核心位置,一方面在培育三大新興產業(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納米技術應用)、提升企業創新能級、創新生態體系建設上下功夫,牢牢把握自主可控要求,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產業體系建設。
另一方面繼續強化人才引領導向、加大人才引育力度、營造一流人才生態,打造人才創新創業高地,為新時代園區高質量發展夯實人才支撐。
通過走訪園區多家企業和機構發現,蘇州工業園區以人才為核心,經過多年有意或無意的培育、積累,園區現已形成一個創新的生態系統,人才、資金、產業鏈等要素構成這個系統當中一個個“有機”環節,經過相互鏈接、傳輸、作用,一個良性的生態運作機制得以建立,如同一個共生進化的“熱帶雨林”,成為蘇州工業園區創新前行的“密碼”。
園區“最強大腦”
蘇州有三個湖泊:“金雞湖”、“獨墅湖”和“陽澄湖”,在當地人的口中,又被稱作“經濟湖”、“讀書湖”和“養生湖”。
讀音相近之外,也暗合了蘇州三大承載不同功能的版塊劃分,即將金雞湖畔打造為蘇州經濟發展的中心,把獨墅湖畔打造成教育科研創新的高地,陽澄湖畔則負責養生旅游休閑。
三大湖中,金雞湖與獨墅湖都位于蘇州工業園區。如今,金雞湖畔聚集國際博覽中心、51萬方蘇州最大規模的“城市綜合體”圓融時代、世界五百強企業,已經名副其實地成為蘇州的外灘,蘇州的CBD。
獨墅湖科教創新區主干道仁愛路兩旁,西交利物浦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南京大學蘇州研究生院、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等29所國內外名校比鄰而居,在校生人數近8萬人。此外還集結了15個“國家隊”科研院所和冷泉港亞洲會議中心等500多個研發機構。
獨墅湖科教創新區的存在,堪稱園區創新發展的“最強大腦”。
“去年一萬畢業生有千人以上是留在園區工作,同時我們也吸引了國內外的專家教授,這也是為園區貢獻了智力力量。”西交利物浦大學執行校長席酉民說。
席酉民還表示,西交利物浦幾乎每個系都跟園區企業有合作,比如新材料研發、生物醫藥,校企之間形成一個科學群體,研發互動。
再如冷泉港。美國冷泉港實驗室被稱為世界生命科學的圣地與分子生物學搖籃,是目前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十大研究學院之一,至今已誕生了8位諾貝爾獎得主。
2007年,冷泉港實驗室與蘇州工業園區簽訂合作協議,在園區建立了冷泉港實驗室百年歷史上在海外的第一個分支機構——冷泉港亞洲會議中心,項目于2010年正式落成啟動。
冷泉港亞洲會議中心啟動以來,已在園區成功舉辦了200多場高端學術會議,邀請的演講嘉賓均是活躍在國際科學最前沿的知名學者和學科帶頭人,包括近20名諾貝爾獎得主。
“很重要的一點是,冷泉港在美國是一個象牙塔,而到蘇州后,十幾年間,它有意無意地帶來人脈和信息,從而將蘇州的生物醫藥產業帶動起來了。”冷泉港亞洲董事、首席執行官季茂業說。
他表示,冷泉港亞洲每次開會,都會吸引一大批專業領域人士到園區參會和考察,比如一些知名教授、青年科學家和企業家。目前已經有300多位各國科學院院士到過冷泉港亞洲。
“有些人平時來開會,只是來看看,并不是做公司,但在跟政府接觸、跟園區產業圈接觸下,覺得這地方不錯,就留下來了?!奔久瘶I對澎湃新聞說,“有的人會覺得在園區,以后沒事來冷泉港聽聽會聽聽報告,可以跟整個科學圈產業圈不脫節??茖W圈碰到疑難問題也可以很快找到產業圈能談的人,從而指導研究、快速推進。反之亦然?!?/p>
“政府很多之前要出門招商,現在是守株待兔,這就是人過來后帶來的加成效應??梢哉f是無心插柳?!奔久瘶I表示。
良性的生態循環
科學圈與產業圈良性互動,而另一方面,資本環節也是創新生態體系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在園區,像元生創投這樣的創投企業有很多。作為聚焦生物醫藥行業的創投機構,元生創投多年來用規模接近30億人民幣的基金投資了62家生物醫藥相關的的初創企業,其中三分之一位于蘇州。
“元生就相當于一個價值發現者,有很多好的團隊帶著好的技術來園區找投資人,但不專業的機構很難判斷其價值,所以很多時候容易變成對牛彈琴。”元生創投創始合伙人陳杰透露,元生這樣的專業投資機構就能幫助企業的價值得以體現,支撐其走過初創時期,吸引后續資本和政府的支持。
“產業基礎發達,金融機構多,研發創新氛圍濃,就具備了誕生更多創新藥的可行性。”陳杰說。
在園區管委會的引導下,到2018年10月,園區已吸引了幾十家全球領先及國內知名的生物醫藥基金,這為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內企業帶來的總融資規模超過300億元人民幣。
“還是非常感謝園區,2012年從蘇州高新區遷至園區時,只有五六個人,整個商業模式才只有個雛形,當時園區創投給了第一筆天使投資三百萬,支撐我們走過前面最困難的道路?!本酆蠑祿笨偛眉娑聲貢憦┱f。這家公司,預計將于今年完成股改,正努力要成為A股上市的一家大公司。
“不能說一個企業的壯大跟它所在的地域因素一定百分之百掛鉤,但后者一定是必要條件。”董銘彥說,園區有創投機構做資金保障,有一系列人才獎勵政策,有“黑馬大賽”這樣的企業推廣平臺,有“不用我走后門就能及時有效地辦事”的親商態度等資源,無疑是給企業提供一個充分成長的良好空間。
依靠各行各業人才“共振效應”,帶動技術、資本、政策等資源加速匯聚,形成良好的創新生態,而反過來,這種生態又吸引了更多人才的匯聚,如此循環反復,生態系統內活力迸發、激流涌動。
“蘇州現在創造了一個非常好的生態環境,投資、創新的軟環境很好,同行氛圍形成了?!?2月21的“金雞湖人才”表彰大會上,福貝生物科技(蘇州)有限公司CEO魯白說。
據官方數據,目前園區內集聚了5000多家科技型企業、1046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建成各類科技載體超600萬平方米、30多個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和83家眾創空間??萍紕撔陆o園區經濟發展帶來了高效益,去年,轄區每平方公里土地產出GDP8.6億元。
園區三大重點產業集群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納米技術應用,其產值均保持每年30%左右的速度增長,去年分別實現產值615億元、200億元和500億元,在國內戰績驕人。
“如果說過去通過改革開放、學習先進地區經驗,園區實現了‘跟上時代’的歷史目標;今后,園區將緊盯國際產業變革和發展前沿,加快從跟隨式發展向引領式發展的轉變?!碧K州市委常委、園區黨工委書記吳慶文曾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