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州市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的《廣州藍皮書:廣州經濟發展報告(2018)》(下稱“藍皮書”)了解到,2017年廣州經濟平穩增長,制造業特別是新型制造業、物流商貿業等實體經濟穩步增長,房地產業受調控政策影響明顯降溫。展望2018年,廣州經濟有望繼續實現平穩發展。
新興產業加快布局高新技術產品規模逐漸擴大
“2017年廣州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主要指標增長處于穩定區間,全年GDP增長7.0%”。廣州市社科院數量經濟研究所所長、藍皮書執行主編歐江波介紹,2017年,廣州的行業和企業分化明顯。服務業與制造業景氣差異明顯,行業內部分化特征突出,傳統產業和企業經營壓力普遍較大,新興產業和企業快速成長,新產業新業態層出不窮。
近年來,新興產業加快布局廣州。聚焦IAB、NEM產業,廣州設立產業技術重大專題,投入財政科技經費逾9億元。高科技項目加速集聚廣州,富士康10.5代顯示器項目、樂金顯示8.5代OLED項目、廣汽智能網戀、思科智慧城、GE生物科技園、百濟神州生物制藥項目等相繼動工建設。
廣州的高端產業也得到加快發展。藍皮書顯示,2017年,新能源汽車、光電子器件、液晶顯示屏、工業自動調節儀表與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等新興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55.0%、58.3%、13.7%、37.6%、21.0%,民用無人機、環保、醫療設備等一批成長中的高新技術產品規模逐漸擴大。
歐江波觀察到,廣州的虛實經濟還呈現反向變化。具體來說,廣州的制造業特別是新型制造業、物流商貿業等實體經濟穩步增長,房地產業受調控政策影響明顯降溫,對金融業發展也形成一定的制約。
其中,從商貿業的增長看,藍皮書分析,廣州的網上零售逐步進入穩定增長階段,在京東商城華南總部、“天貓超市”等電商龍頭帶動下,限額以上網上商店零售額仍保持兩位數增長,但增速較上年同期有所回落。
在金融業發展方面,廣州地區銀行機構不良貸款率1.1%,好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藍皮書分析,與國內重點城市相比,廣州金融業增加值高于天津,增速高于北京、深圳和天津。
廣州的外貿格局也出現新變化。藍皮書顯示,2017年廣州對歐盟、東盟、美國、日本進出口分別增長22.8%、20.1%、11.1%和10.7%。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往來日益活躍,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2579.05億元,增長19.7%;其中,出口1810.52億元,增長23.2%;進口768.53億元,增長12.1%。
當前,廣州正處于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提升和新舊動能轉換的調整期和攻關期,受傳統工業增長放緩、房地產交易和開發投資回落等因素影響,經濟階段性下行壓力明顯增大。藍皮書分析了廣州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和弱項,“如轉型升級任務艱巨,高技術制造業、科技服務業、信息服務業規模仍然較小,新引進的IAB產業項目多數仍處在建設初期,紡織、石化、商貿等傳統產業亟待轉型升級”。歐江波說。
在歐江波看來,廣州的創新生態體系還不完善,缺乏創新型領軍企業和人才,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和質量有待提升,科技創新投入仍然不足,科技成果轉化率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加快形成新的增長點爭取國家“一帶一路”平臺布點廣州
藍皮書研制了廣州宏觀經濟計量模型(GMEAM)進行經濟增長預測。該模型為年度經濟計量模型,分為總體經濟、需求、生產、價格、要素、收入等6大模塊,具體包括22個聯立方程、16個內生變量、11個外生變量。
據此,藍皮書預計:2018年廣州經濟增長有望保持基本穩定;從產業來看,服務業增速將有所放緩,第二產業增長將有所加快;從需求來看,投資增速將有所加快,消費增速將有所回穩,出口有望保持正增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將穩定增長,價格將保持基本穩定。
不過,廣州經濟仍面臨一定風險和挑戰,具體包括:新舊動能接續不足,工業增長動力還不夠強勁,創新龍頭帶動偏弱,民間投資不足,城市更新任重道遠等。為此,藍皮書從產業結構、需求結構、要素結構三個維度分析了廣州經濟增長動力特征,預判了新常態下經濟增長動力變動趨勢,提出了培育和發展廣州經濟增長動力的系列對策建議。
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方面,“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歐江波說,推動先進制造業集聚發展,發展壯大、云計算、移動互聯網、量子信息、石墨烯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形成新的增長點。
為加快推進創新驅動發展,藍皮書建議,系統謀劃建設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加強前瞻性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推動自主創新和原始創新,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在若干重點領域取得突破,為發揮國家創新中心城市功能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