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互聯網招聘平臺在成都舉辦了“野草蔥蘢”——ECHO2019年度伙伴大會。大會上發布了《開源時代:2019人才資本趨勢報告》,這份報告引起了廣泛關注。數據顯示:2018年,一線城市人才來成都期望薪資達10589元,高出平均招聘薪資近3700元,成都人才吸引力領跑新一線城市。
換句話說,當前,以成都為代表的新一線城市吸引人才趨勢漸顯,成都強大的人才虹吸效應,讓成都正在成為年輕人心中的“理想城市”。不可否認的是,在這份報告的背后,正是我市人才工作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縮影與真實寫照,“蓉漂”正在成為時代風尚。
成都何以成為各路人才創業新熱點城市?大家究竟看中了成都的哪些特質?當前,成都正在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城市的吸引力正在持續增強,這也為各類人才提供了無限可能。構建國際一流的人才匯聚之地、事業發展之地、價值實現之地,成都正以宏大的氣魄決心和國際化的視野規劃,吸引著全球人才。早在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上,成都就提出,要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強市,讓“蓉漂”成為時代風尚。
隨后出臺的“成都人才新政12條”是我市歷次“人才新政”后的又一政策創新,其一大亮點就在于政策的全面性,不僅覆蓋了各類人才,還針對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人才、青年人才等不同人才群體分類施策,以“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實施全民技能提升計劃,促進“人口紅利”與“人才紅利”的疊加釋放。“成都人才新政12條”作為我市人才新政的又一次政策創新,也具有很強的系統性,覆蓋了人才落戶、住房保障、醫療待遇、激勵扶持、人才培養、人才服務等促進人才發展的方方面面,為解決企業引才難、留才難等問題,培育企業發展急需緊缺人才提供了堅實的政策支撐。既系統又全面的人才新政為人才來蓉創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以及長遠的發展規劃。與此同時,我市推動相關市級部門、各區(市)縣跟進出臺“1+N”系列配套政策,初步形成了支持人才優先發展的政策體系。
實施重點人才工程。在“蓉漂計劃”中,今年全市新增“蓉漂計劃”專家205人、團隊17個,引進急需緊缺人才2000余人。實施“本土人才培育計劃”,形成一套分層分類、定位清晰、梯次分明、相互銜接、具有成都特色的人才培養體系,與“蓉漂計劃”形成“姊妹篇”。同時,啟動實施“全民技能提升計劃”,制定《關于實施“成都工匠”培育五年計劃的意見》,舉辦“成都市在職職工萬人免費技能提升培訓班”266期、培訓10154人,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00517人,補貼6156萬幫助3.28萬名企業職工提升職業技能。
推進人力資源協同發展,做強“主干”人才支撐。今年,我市充分發揮“主干”引領輻射帶動作用,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高層次、更全鏈條、更強力量上推動人才資源協同發展,實現區域協作共贏。產業鏈條互補能力不斷增強:去年,我市新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和團隊95%以上與“5+5+1”重點產業體系密切相關,共創辦企業83家,其中36名“蓉漂計劃”專家創辦或領辦的18家科技型企業成長為“獨角獸”或“準獨角獸”企業,占全市總量的18%,人才鏈與產業鏈融合較為緊密。區域協同均衡能力在不斷增強,我市打破傳統區域發展格局,主動與成都平原經濟區7市建立干部人才工作協同發展機制,共同簽署協同發展框架協議、工作方案,在更大區域空間上統籌資源、人才、產業等核心要素,構筑支持高質量發展的網絡化城市功能體系,推動區域人才資源實現“1+1>2”的疊加效應。工作力量協同能力也在不斷增強:我市創新開展“蓉漂人才薈——走進名城、名校、名院(所)、名企”系列活動,推動人力資源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高層次的自由流動、優化配置,促使人力資源與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等領域相互協同、相融互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