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2月30日,廈門島內小東山田野的沉寂被九響開山炮打破——廈門火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破土動工,從此小東山上燃起了高新技術發展的熊熊火焰。
此后20多年里,火炬高新區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秉承“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理念,以占廈門1%的土地,撬動了廈門41%的工業總產值,完成從荒涼土丘向高新技術產業聚集高地的華麗蛻變,并形成平板顯示、計算機與通訊設備、電力電器、軟件與信息服務、微電子與集成電路、LED等六大重點產業集群,成為廈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排頭兵。
如今,從電子設備里的芯片、顯示屏、智能應用,到港珠澳大橋上的電力解決方案,都用到了來自火炬高新區企業的技術,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思想的指導下,火炬高新區用一個個實例,述說著20多年來科技帶給生活的變化。
平板顯示是近年來發展較快的高新技術,被認為是“20世紀最后幾項高技術之一”。在廈門,平板顯示不僅是首條千億產業鏈,更是火炬高新區內的第一大產業。改革開放以來,園區通過外引內培,積極推動平板顯示向產業鏈和價值鏈中高端邁進。
經過二十年的培育,火炬高新區平板顯示產業發展迅速,交出亮眼成績單,“廈門屏”一出國門便驚艷全球,火炬高新區成為在全球光電產業版圖中一個閃亮的“地標”。
龍頭引領撐起園區“半壁江山”
2018年上半年,火炬高新區成績亮眼,平板顯示產業集群作為火炬高新區內第一大產業,成績尤為突出:
國內平板顯示行業龍頭企業——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掌握成套的低溫多晶硅顯示領域的關鍵技術,提高了國內顯示行業的核心競爭力,這里生產的屏幕幾乎被除蘋果外的所有手機品牌采用,創造出2018上半年LTPS出貨量及LCD全面屏出貨量市占率全球第一的“天馬奇跡”。
無獨有偶,電氣硝子作為全球三大液晶玻璃基板供應商之一,在廈投產的8.5代TFT液晶基板玻璃現已成為市場上的主流產品;宸鴻科技承接了蘋果公司60%以上的關鍵部件觸摸屏制造,成為iPhone、ipad的“幕后英雄”……
然而,這些只是園區平板顯示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的縮影。作為高新區重點培育的支柱產業之一,平板顯示產業這條產業鏈為火炬高新區獨占全市四成多的工業份額,貢獻了一半以上產值。據了解,火炬高新區現已實現全產業鏈布局,擁有友達光電、電氣硝子、冠捷顯示等多家百億元級的龍頭企業。
補鏈強鏈產業鏈 效應日益顯著
“廈門屏”在全球顯示市場愈發閃亮,得益于火炬高新區在“強鏈群”上下的功夫。多年來,園區瞄準產業鏈的薄弱環節進行強鏈補鏈,推動一批產業龍頭項目落戶廈門。
友達光電(廈門)有限公司于1996年入駐火炬高新區,作為最早一批入駐園區的臺灣光電龍頭企業,友達的入駐帶動了冠捷科技、宸鴻科技、晶宇光電、達運光電等一批臺灣地區光電企業相繼落戶。
受此帶動,一批本土企業快速成長,園區內光電產業吸附和集聚效應日趨強勁,100多家光電及相關配套企業紛至沓來,覆蓋光電顯示產業的上、中、下游。
近年來,園區在各類數碼產品需求量井噴的大背景下,再次展現超高的前瞻性,緊抓國際平板顯示產業轉移這一機遇,在全球范圍內開展產業鏈招商,相繼引進電氣硝子玻璃基板、天馬TFT平板顯示二期、宸鴻穿戴式及3D觸控模塊等一批重大項目,創造出新一輪“產業鏈效應”。
2016年以來,隨著這些項目相繼建成投產,火炬高新區平板顯示產業已形成從上游的玻璃基板、彩色濾光片、偏光片、背光模組,到中游的顯示屏制造、顯示模塊組裝,以及下游電視機、顯示器整機的完整產業鏈。此外,園區還積極布局集成電路產業,推動光電與集成電路產業聯動發展,共同將數字經濟做大做強。
值得一提的是,在為產業鏈“補缺補漏”的同時,火炬高新區還為園區企業配套搭建起火炬(翔安)保稅物流中心,助力企業產品在這里快速運輸配送,互為原料。目前,該中心已成為集國際中轉、國際采購、國際分撥配送、國際轉口貿易于一體的運作平臺,幫助企業節約了大量成本,提高了生產經營效率,進出口貨值連續多年居全國保稅物流中心榜首。
多管齊下 高端人才接踵而至
為產業“強筋壯骨”,不僅要抓住產業發展規律,更要留住人才。為此,火炬高新區將順時順勢發揮閩臺“五緣”優勢,作為增強園區人才吸附力的必修課之一。
園區通過產業合作、技術交流、人才項目對接等方式,形成兩岸人才交流合作常態機制,并通過增強人才互動,增進了解,加深感情,進一步提升園區產業對臺灣人才的吸引力。
2016年,位于火炬高新區內的廈門臺灣科技企業育成中心一成立,便成為臺灣科技界和光電產業界人士重點關注的焦點。在與臺灣創業協會、臺灣高校聯手建立的兩岸育成聯盟中,超過100名臺胞落戶育成中心創業,這極大促進了兩岸育成中心和園區企業之間的業務合作與技術交流。
在此基礎上,火炬高新區進一步完善臺灣科技企業育成中心孵化服務功能,充分發揮清華海峽研究院平臺優勢,推動兩岸科技成果產業化和人才培養;加快對接臺灣平板光電產業的轉移,推進與兩岸平板顯示產業在技術攻關、市場拓展、產業配套等方面的合作,不斷延伸完善產業鏈,利用“龍頭吸引”,帶動產業的高度集群化發展,進一步增強園區對產業高端人才的吸附能力。
此外,火炬高新區還通過完善園區的配套設施,為園區吸引人才集聚加碼。在積極對接國家和福建省、廈門市高層次人才項目的同時,針對目前生活成本高、房價過高等突出問題,加大人才房政策優惠力度,擴大政策覆蓋面,推出遠低于市場價的人才公寓,幫助高端人才在廈“安家落戶”;堅持產城融合,以企業和人才需求為導向,從空間規劃、功能布局、生活服務配套等多個方面完善園區綜合環境,持續推進創新社區、鄰里中心等配套建設,為園區人才的工作和創業之路,掃除“后顧之憂”。
聲音:“廈門打動了我們”
“我們考察了幾座城市,廈門對光電產業發展的重視和決心,最終打動了我們。”據友達光電(廈門)有限公司總經理符春坤回憶,20多年前,友達光電便是在火炬高新區的主動謀劃下,來到廈門這片沃土。
據了解,當時,正值臺灣光電向大陸進行產業轉移,園區充分發揮廈門對臺經濟合作和貿易往來的優勢,主動承接這一溢出效應,推進與臺灣地區光電產業在技術攻關、市場拓展、產業配套等方面的合作,逐步在光電產業競爭中嶄露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