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上午,在市政協十五屆二次會議的開幕會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范銳平在講話時提出,希望政協委員們圍繞實施高質量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改革攻堅計劃建言參政。
近年來,成都極具吸引力的產業政策和人才政策吸引了一大批來自全球的海歸創業者。他們,正是成都建設高質量現代化產業體系不可或缺的力量。22日,市政協十五屆二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召開,市政協委員、成都人才發展促進會秘書長彭肖肖提交了《關于完善海歸高科技民營企業在蓉發展生態圈的建議》。這份建議,就圍繞如何讓海歸高科技民營企業在蓉實現蓬勃發展,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建議舉措。
↑“蓉漂人才日”現場
針對“人才”問題 建“成都人才引用服務聯盟”
彭肖肖在建議中剖析了當前海歸高科技民營企業在蓉發展面臨的一些問題。其中之一,就是“人才”問題。
在她看來,海歸派的民企人才結構不平衡,創始團隊以技術專家為主,缺少財務合伙人、運營合伙人、人力資源合伙人,中層和基礎人才團隊也是重技術輕運營,發展過程中可能顯現出財務不規范、營銷戰略不健全、融資無從下手等問題。
她建議,建立政府政策引導,市場化專業機構參與的 “人才引用精準匹配服務體系”。
“人才的選用,主體在企業,政府政策更多起到引導作用,更大力度激活市場主體作用,讓專業獵頭、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人才社會組織有參與熱情”。她建議,依托66個產業功能園區協同建立“成都人才引用服務聯盟”,以更市場化的方式開展人才引用工作。聯盟設立日常辦事機構,邀請100家全球名校校友會、科學家組織加入,構建百萬級“蓉漂”全球人才社群,形成人才“蓄水池”。
針對“出口”問題 推行“菁英企業扶植計劃”
彭肖肖認為,制約海歸高科技民營企業發展的另一個問題,是“出口” 問題,建議推行海歸民企“菁英企業扶植計劃”,即根據成都市的產業發展規劃,優選本地海歸民企10家左右納入扶植計劃名單,對其實施專項財政補貼、專項股權投資、給予擔保公司或銀行風險補助等舉措。
另一方面,可以進一步增加成都市內國有資本對市內海歸民企股權融資支持。成立 “海歸民企投資服務小組”,每月進行項目對接和篩選,發揮國有資本的優勢整合相關產業上下游的 “政產學研” 資源。探討出臺海歸民企純信用貸款貼息政策,通過金融扶持政策和服務的創新助力海歸民企實現核心技術突破、產品制造升級、市場模式擴大、產業發展 “一條龍”轉化的瓶頸。
此外,她還建議建立 “蓉漂海歸民企服務平臺”,對海歸高科技企業的人才引進、發展需求、產品銷售等提供信息交互,并通過企業發展和服務分析,為推動民營企業發展政策制定、企業服務工作改進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