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高新區,巍巍旗山從上街綿延至南嶼,如一面迎風招展的“旌旗”,展示著悠悠文脈,孕育著一方水土。世人對旗山之傳唱,不止于與鼓山相媲美的旖旎風光,更在于從旗山走出的杰出人才。
從宋代六君子之一的楊宏中、抗金志士林之奇,到明代太守林春澤,到清武狀元宋鴻圖,到7位“兩院”院士,再到今天高校、師生聚集區……福州高新區正傳承旗山文脈,發揮福州地區大學城高校資源優勢,以文化軟實力激活發展新動力,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發展環境,打造人才“三創”新高地。
旗山有靈氣:一山走出七院士
遠望群山,雄渾綿長,層巒聳翠,如龍騰于閩江之上;近看山間,溝壑羅列,溪流環繞,秀美溫潤令人流連。鐘靈毓秀的旗山,自古英才輩出。
日前,記者走進旗山東麓——高新區南嶼鎮,人們如數家珍般地列出一串耳熟能詳的名人名字,這些名字是旗山的驕傲,也是旗山的財富。
“早在明代,我們這就出了個六朝元老林春澤。”高新區南嶼歷史文化研究會執行會長林豪生告訴記者,南嶼鎮以錦溪為界分南嶼和北嶼,北嶼以“科第傳芳”“世代書香”聞名,尤以水西林最負盛名,林春澤便是這水西林的代表人物。
走進水西林,七座保存較為完整的明代古屋并排而居,橫貫百余米。這些屋子面闊三間,三進布局,每座大門前八字形馬頭墻,彰顯著官家門面與氣派。“這便是當地林春澤與其家族先后建起的官宦府邸。”
據介紹,林春澤及其后代不但詩文著述宏富,而且為官清廉,政績卓著,深得人心。其中,林春澤歷貴州程番知府十三任三直九載,被當地百姓呼為“林青天”。后其子孫林應亮、林如楚、林慎等皆考取功名入仕,一時間“父子孫孫世進士”被傳為佳話。
林豪生告訴記者,從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至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南嶼鎮舉子進京會考中進士者達58人,其中水西林氏便占了28人。水西林自南宋始逐漸成為名門望族,翰墨飄香,名聞閩郡。
除林春澤外,宋代理學家、抗金主戰派之一林之奇也是水西林中頗具盛名的一位。宋代著名理學家朱熹將其尊為良師,曾在其創辦的“拙齋書院”求學,在水西林林氏祠堂,還保存有朱熹題匾“學萃一門”。
“除水西林之外,當地的芝田周氏、嶺東黃氏也是人才濟濟。”林豪生說,宋代周希孟為“海濱四先生”之一,屬閩學先軀;明代尚書黃鎬忠心保國、孝子黃淮至誠至孝;民國則有活躍在新文化運動文壇的女杰廬隱,在當時與冰心齊名。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