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站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時間節點,放眼神州,各地正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聚集要素、調整結構、配置資源……這背后有著怎樣的深遠謀劃,催生了怎樣的璀璨巨變,孕育著怎樣的卓然希望?從今天起,本報開設《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欄目,為您呈現各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華麗篇章。
“就個人而言,2016年我做的最重大抉擇,是在已工作13年的微軟亞洲研究院與初創不過幾年的曠視科技公司之間,選擇了后者。”3月末的北京,春意醉人,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曠視研究院院長孫劍博士對科技日報記者說。
孫劍的選擇并非偶然。
人才聚、環境好,則產業興。不久前,北京曬出2018年科技創新“成績單”,提質增效是亮點,特別是在引進天下英才、優化一流營商環境和瞄準高精尖產業發展方面果敢開拓,使穩步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首都綻放出前所未有的新發展、新動能、新格局。
人才位于第一優先級
41歲的孫劍去年第一次參加職稱申報,成功獲評正高級工程師(相當于高校的教授職稱)。這對企業的科研人員來說,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北京市科委主任許強多次強調,在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進程中,北京將人才放在第一優先級位置。
目前,大量國內外頂尖科學家參與到“三城一區”建設之中:中關村科學城聘請姚期智、薛其坤等院士任科學顧問;懷柔科學城聘請魯白、楊衛、楊培東和張宏江等專家任海創產業研究院戰略專家;未來科學城成立陳清泉院士科創中心;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聘請諾貝爾獎評委會委員、工業4.0之父沃爾夫岡·瓦爾斯特教授任首位戰略科學家。
近幾年,北京市推出的一系列新政在全國尚屬首次,在全球范圍也極為罕見:2018年10月出臺《新時代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人才支撐行動計劃(2018—2022年)》,實施20條出入境政策和中關村“國際引才用才20條”等,為國際人才“進得來、留得住、干得好、融得進”創造政策條件。
“對我們圈子里的人來講,這真是解決了大問題。以前,有些人因為外籍身份,不能作為主要負責人參與國內重大科研專項,對他們的事業發展是個限制,對國家來說其實也是一種損失。”幾年前從美國回國創業、現為人工晶體高科技企業愛博諾德創始人的解江冰博士感言。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高地
“近幾年,由于享受到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優惠政策,ABB出口研發服務業務等發展勢頭很好。北京市各級政府都有非常強的服務意識,如在辦事過程中簡化諸多審批程序,包括備案及地稅注冊地跨區遷移流程。今后我們將繼續增加在中國的投資。”ABB(中國)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拉爾斯·彼得·埃克林向記者表示。
“北京要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高地。”北京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林克慶表示,2018年,北京精準制定優化營商環境“9+N”系列政策措施及啟動三年行動計劃,在國內22個城市營商環境試評價中綜合排名第一。
“轉化快、手續快、開工快、投產快”,是近來人們對于北京市推進高精尖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項目落地的一個形象概括。以企業開辦環節為例,從24天縮短到5天,壓縮近80%。
據北京市商務局副局長劉梅英介紹,經第三方機構評估,試點在服務業擴大開放、服務貿易便利化、優化開放型經濟營商環境等方面形成68項全國首創或效果最優的開放創新舉措。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