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視察時指出,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證明,只有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綜合國力和國民素質都提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順利向前推進。
改革開放40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很多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成為名副其實的經濟大省和文化大省。廣東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186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9.73萬億元。文化產業已成為廣東國民經濟重要支柱性產業,約占全國文化產業總量的1/7,自2002年以來連續16年居全國各省市首位。
與物質文明建設水平相比,廣東的精神文明建設還存在不少短板,尤其是在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上,呈現出不對稱性、不協調性和不平衡性。所以,進入新時代,廣東高質量發展要更加重視精神文明建設,補齊文化事業短板,不斷提升人民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
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
廣東是改革開放的前沿地,也是意識形態領導斗爭的前沿地。做好精神文明建設,首先要不斷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實踐,要勇于在和多樣化社會思潮的斗爭中,展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家、社會和個體層面的凝聚力、感召力。
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自信的靈魂,更是做好宣傳思想工作的價值尺度和最高標準。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思想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新使命新任務新要求,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實施鑄魂立德工程,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強化培育和踐行,選樹宣傳先進典型,發揮好政策和法律的保障作用,推動形成人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爭當時代新人的生動局面;要持續深化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繼承和弘揚傳統美德,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在這方面,各級領導干部、公眾人物、先進模范都要為全社會做好表率、起好示范作用,引導和推動全體人民樹立文明觀念、爭當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在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中,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作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堅定建設者。
同時,要緊密聯系改革開放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際,尤其是廣東實際情況,開展群眾性主題教育和實踐活動,廣泛持續開展好“廣東好人”“嶺南道德楷模”等評選活動,努力塑造敢為人先、務實進取、開放兼容、敬業奉獻的新形象。
扎實推進全域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認清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最終目的是什么,GDP、財政收入、居民收入等等是一些重要指標,但都不是最終目的,其最終目的就是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包括改善人們的物質生活、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等等。
推進全域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就是要使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在南粵大地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價值追求,成為百姓日用而不覺的行為準則。要使那些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陽光的、美好的、高尚的思想和行為占領更多陣地,使那些腐朽的、丑陋的、邪惡的現象和行為沒有土壤得以滋生。
對此,我們要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等各類創建活動,積極推動城鄉區域文明協調發展;要積極建設珠三角文明城市群,推動粵東粵西粵北文明創建活動向縣鄉鎮村延伸,煥發鄉風文明新氣象,實現社會文明水平總體躍升;不斷加強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文化建設,落實文化消費補貼政策,對欠發達地區城鄉低保人員基本文化消費進行補貼,抓好鄉風文明建設和基層、窗口行業文明創建,努力打通精神文明建設“最后一公里”;要積極探索和實踐“超市式”供應、“菜單式”點文化的文化惠民服務模式,提高文化惠民的有效性;積極開展廣東省藝術節、省群眾藝術花會、“粵讀越精彩”全民閱讀活動、公共文化服務“三百工程”等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