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博行”已經成為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期間龍華區招引高端人才的重要品牌。
下月(5月)中旬,一年一度的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又將如期而至。
2012年12月至今,龍華已連續7年參與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并在2016—2018連續三年獲得“突出貢獻獎”。
7載光陰,龍華從飽受讀書、出行、醫療“三難”困擾的邊緣片區,變身宜居宜業的現代新城。
7載蝶變,龍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那么,與國際人才交流大會同行七載,這場人才盛會,對于龍華區高端人才資源的集聚及城區發展帶來了什么?
●文/圖:南方日報記者 吳永奎
“特區后花園”變身中軸新城
7年,如果融于歷史長河,不過彈指一瞬間,然而,對于一座處于時代浪潮中的城區,7年,意味著化繭成蝶。
2011年底,深圳市集合龍華、觀瀾、民治、大浪4個街道建立功能新區。深圳市決策層寄望新生的龍華新區,“以高水平的規劃引領城市現代化,以精細化管理改善生產生活環境”。
7年,以國內外先進城市為標桿,全面布局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社會治理,龍華不辱使命,在困擾居民生活與城市發展的“交通難、看病難、上學難”領域,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尤其是學位供給,創造了“龍華加速度”。根據龍華區教育局統計,近5年,全區新建公辦學校11所,改擴建學校10所,新增義務教育階段學位4.16萬個。新建學校和改擴建老校的力度以及新增公辦學位總數均居全市首位。
隨著城區城市功能日臻完善,龍華被納入深圳發展全局中重點考量,一批市、區重大、優質公配項目,如深圳市美術館、市圖書調劑庫、市新華醫院、市第二兒童醫院、市高級中學龍華校區、市外國語學校龍華校區、北站中心公園、民治文體藝術中心等次第落戶龍華。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龍華坐擁具有口岸功能的綜合性交通樞紐深圳北站,從深圳腹地一躍而為特區前沿。
2017年1月初,龍華行政區正式揭牌。2018年9月23日,廣深港客運專線全線通車,從深圳北直達西九龍,不過19分鐘。龍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樞紐之城的地位愈加凸顯。
7載光陰,在深圳特區的中軸線上,一座規劃布局超前、基礎設施完善、交通快捷便利、環境生態優美的現代新城已形神具備。
聚天下英才而用
2011年底,龍華新區成立,開啟了“現代化國際化中軸新城”建設的宏偉征程。
而龍華蝶變的7年,正是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移師深圳、飛速發展的7年。
國無才不立、業無才不興!新生的龍華,百業待興,龍華主政者發出打造“特區人才新高地”的強音,亟待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彼時,移師深圳的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已成功舉辦5屆。這是迄今我國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國家級、國際性的人才與智力交流盛會。大會“融全球智力、促共同發展”的宗旨,與求賢若渴的龍華無疑高度契合。
2012年12月初,龍華開啟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首秀”。
此后,在這個全球英才風云聚會的舞臺上,龍華延攬英才,長袖善舞。
2013年,龍華啟動第一屆“百名海外博士龍華行”,112名來自美、英、加、日等10多個國家的博士,帶著100多個生物醫藥、新能源、電子信息等領域的高科技項目,齊聚龍華。百博行“人才發展環境推介會”和“創智龍華人才沙龍”的舉行,直接打開了龍華與海外高端引智資源的通道,開創了龍華引智交流的新局面。
首屆“百博行”,即有6名博士找到項目對接企業,4家國外優秀人才協會與龍華4家企事業單位簽署戰略性合作協議。
此后,“百博行”成為龍華對接海外高端人才的保留項目與國際人才大會拳頭品牌。5屆“百博行”,超過50名海外博士與龍華區達成合作,成為龍華高層次人才方陣的中堅力量。
與此同時,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日益成為龍華企業遴選高層次人才的重要渠道。2012年,龍華20家高新技術企業赴會,共提供200個高端職位。此后,赴會企業數量以年增20%的速度飆升。2018年,參展企業達80家,提供高薪崗位4200個以上,崗位最高年薪達100萬元,平均年薪30萬元。
向全球傳遞“龍華聲音”
2016—2018年,龍華因在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中“精確謀劃,高效執行”,連續獲得“突出貢獻獎”。這一獎項的背后,映襯的是龍華區經由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這一渠道,加速融入全球人才網絡,禮賢下士“龍華好聲音”在世界廣泛唱響的宏大語境。
2015年,中國創客元年,第十三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上,龍華區創造性地舉辦了“龍舞華章計劃”深圳首屆國際創客嘉年華活動,海內外創客云集龍華,龍華“創客之區”的美譽傳遍世界。
2016—2018年,龍華與素有“國際技術紅娘”之稱的國際技術轉移協作網絡(ITTN)三度合作,分別將國際科技(人才)合作項目對接會、中意創新創業大賽復賽、“中意中美中英國際創賽中國投資合作對接大會”引入龍華。
龍華區人才部門負責人坦言,堅持國際化與創新資源落地并行并舉,“借助大賽,將海外優質創新資源引入龍華,同時讓龍華品牌走上國際舞臺”。
龍華融入國際人才網絡的努力得到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主辦方的高度認同。2018年,第十六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首次設立主賓國,并在德國、香港設置海外分會場,在深圳市寶安、龍華兩區設置區域分會場。
作為大會首次設立的區域分會場之一,龍華分會場特色鮮明、龍華元素深入人心,成為大會最鮮明、最閃亮、最突出的看點和焦點之一。
在大會主展區,龍華呈現區人才電子圖書館,全國首創“人才街區”,推出“人才街區”實體沙盤和視頻體驗,被科技部部長王志剛點贊:“政府就應該干這個事兒”。
在分會場觀瀾版畫原創產業基地,龍華舉辦首屆國際人才節,為引進省市創新團隊的企業代表頒發人才尋聘獎、向高層次人才贈送人才版畫作品,全面展示新時代龍華新形象。在中國版畫博物館人才版畫館,龍華舉辦全國首個以人才版畫作品為主題的版畫藝術展——新時代的追光者,以版畫這種“世界語言”向世界傳遞龍華對于人才獨一無二的尊重和禮遇。
開啟發展“加速度”
與國際人才大會同行7載,龍華在國際高端人才“朋友圈”刷出了存在感,刷新了世界對于深圳、對于龍華的認知,其對于人才的吸附能力也與日俱增。
在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的舞臺內外,各路英才加速向龍華聚集。2018年,全年新引進市級及以上高層次人才同比增長81.56%,新引進技術技能等基礎性人才同比增長59.08%。2014年以來,引進高層次人才數量跑出了5年近14倍的加速度,引進基礎性人才實現了5年18倍的好成績。人才驅動引領創新驅動的成效不斷凸顯,為龍華跨越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第一資源”。
龍華區作為深圳新的人才高地已嶄露頭角。
誠如每年都參加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的深圳創意銀行董事長兼CEO楊霆鵬所言:“我看好龍華的未來,這里就像30年前的深圳,充滿著發展機會。在這里,我們可以實現自己的抱負。”
人才興則百業興!短短數年,龍華區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總量從建區前的139家彪升至2234家,全市排名第三。龍華區經濟社會發展更是一路高歌,2018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00億元,增長10%以上,增幅居全市前列;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5000億元;進出口總額5200億元,對全市外貿增量貢獻率超過50%!
如今,在深圳城市發展中軸,一座山環水潤、產業發達、人文底蘊深厚的現代化新城已經昂然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