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佛山城區的人均居住面積尚不足10平方米。在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放眼望去都是村莊、農田和果園,廠房才剛剛興起。村民大都世世代代在自家宅基地上的房子生活,土坯瓦房或磚頭水泥房。彼時,對很多人而言,房子無非只是個躲風避雨的地方。
34年前,住宅商品化的概念在佛山正式落地,然而對于世世代代在北滘生活的村民而言,商品房依然很陌生。
30年前,在全國住房制度還未擺脫舊體制構架時,佛山作為先行者已率先實行了住房分配貨幣化,建立了城鎮住房制度商品化的新體制構架。彼時,不少通過自身努力走出去的北滘人,享受到到了住房分配貨幣化的福利,在佛山市購買了屬于自己的商品房。
15年前,順德推出買房落戶政策。不少常住人口為了自己和家人能享受戶籍人口的教育、醫療政策,拿出多年積蓄在順德買房,成為“新佛山人”,從此與佛山這座城市緊緊同呼吸共命運,佛山也從此成為他們的“第二故鄉”。
7年前,美的地產拍下北滘廣教保障房項目地塊,投入5.6億元規劃建設2500套保障房,其中限價房2156套,公租房400套。2012年,作為順德最大的限價房項目,美的廣夏花園正式接受申購,約4700-5600元/m2的單價,吸引了大量符合條件的人才競相申請。
時間來到2018年6月13日。這一天,李林在父母的陪同下來美的領賢公館參與人才房選房。在建地鐵線旁、不到商品房一半的價格;樣板房窗明幾凈、布局合理、采光通透、細節完美;可選配的全屋智能家電,更是增添了科技感與現代感,讓李林第一眼便愛上了這里,憧憬入住美的領賢公館后的生活……
從居者有其屋到居者優其屋,房子的變遷不僅是一座城市發展進步的縮影,也反映了人居理念的不斷更新升級。
人才房助力人才爭奪戰
城市競爭早已從要素驅動轉變為人才和創新驅動。放眼全國,為了搶奪人才資源,新一輪“搶人大戰”正在各地市激烈打響。一個城市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態度,決定了這個城市未來的創新潛力和城市競爭力。在粵港澳大灣區概念推出伊始,珠三角多個城市紛紛都大手筆確立了自己的人才政策。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概念的落地,人才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粵港澳大灣區共涵蓋6800萬人口和5.6萬平方公里土地,包括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惠州、江門和肇慶11座城市,將成為繼東京灣區等之后的第四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呼之欲促,政策紅利即將全面釋放。
在經濟活躍、快速發展的同時,大灣區的人口集聚和流入勢頭也十分強勁。目前大灣區11城人口之和達到了6956.8萬,接近7000萬大關,是世界四大灣區中人口最多的。然而,大量人才流入了周邊的廣州和深圳。廣東省統計局數據顯示, 2017年深圳、廣州兩個超級大城市的人口分別比上年凈增61.99萬人和45.49萬人,位居全國第一、二位。
身處大灣區腹地的佛山,如何才能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脫穎而出?“共建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是《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中粵港澳合作的7大方面之一。
人才是大灣區發展的關鍵要素。佛山不僅出臺了人才“23條”政策,還在順德、禪城等5區推出人才房。符合條件的人才,用遠遠低于市場價的價格就可以買到同等位置和品質的人才房。這對人才無疑形成了很強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