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呼和浩特市凝心聚力建設立足我區、服務京津冀、輻射全國的云計算數據中心、云計算技術創新中心、云計算和增值服務中心,打造千億級云計算產業群。
最新數據顯示,呼和浩特云計算服務器已達66萬臺。目前,僅中國聯通、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在呼和浩特建設的大型云計算數據中心,投資規模就近700億元。此外,百度、搜狗、阿里巴巴、搜狐、騰訊等幾十家數據應用企業已經入駐,業務覆蓋范圍包括北京、山西、甘肅、黑龍江、吉林、遼寧、新疆、寧夏和青海等省市區。
呼和浩特發展云計算產業優勢明顯。在自然條件方面,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能夠使大規模數據中心設備在一年當中有3個月時間自然冷卻,可大幅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地質結構比較穩定,遠離地震帶,能夠保障大型數據中心穩定運行。在區位優勢上,地處京津冀城市群西部,是我國中西部地區承東啟西的重要節點城市和我國陸上通往俄蒙及東歐的重要窗口;是我區光纜通道中樞和中國聯通、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光纜大動脈的重要交匯點;匯集自治區各大政府機關、區直企事業單位,坐擁自治區70%的科教資源。
此外,呼和浩特發展云計算產業電力成本較低,基礎設施完善,保障政策優越。電力成本方面,除有內蒙古西部電網提供支持外,云計算企業可配套自備電廠。基礎設施方面,專門規劃建設了27.76平方公里的盛樂云計算產業園區和5平方公里的鴻盛云計算產業園區,園區管委會可以為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加快基地網絡工程規劃建設,實施寬帶網絡工程,增設為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連點,為全國用戶使用呼和浩特云計算資源、“互聯網+”應用及應用服務提供網絡支撐。保障政策方面,呼和浩特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云計算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云計算創新發展行動方案》,并出臺《關于加快云計算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意見》,為云計算產業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按照云計算產業發展定位,現在,呼和浩特圍繞云計算應用,以中國聯通、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的云計算基地為依托,形成了云計算應用產業集聚;圍繞大宗商品交易和跨境貿易,依托新城區、回民區、玉泉區、金川開發區的電子商務產業園,形成了電子商務產業集聚;圍繞軟件研發和應用,形成了軟件產業集聚;圍繞云計算研發,引進了中科院計算所等研究院所,形成了云計算人才集聚。呼和浩特在實現云計算產業集群式發展的同時,走出―條“把能源儲備轉化為信息儲備、把能源輸出轉化為信息輸出”的轉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