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屆中國(南京)國際軟博會今天落下帷幕。今年大會的主題超出了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范疇,聚焦更大領域——數字經濟、智慧未來。
當今世界,數字經濟已成為全球主要國家爭奪的經濟社會發展新高地、驅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31.3萬億元人民幣,占GDP比例達35%,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67.9%。
在數字經濟發展大潮中率先突破、搶占先機,是新時代南京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戰略選擇。
與“智慧”有關的產業,都包含在“數字經濟”概念之中
到底什么是“數字經濟”?
市工信局軟件與信息服務業處(數字經濟發展處、市軟件業發展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數字經濟是指“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
這個定義比較“學究”,如果從它的外延來了解,會比較容易理解一點。數字經濟包括三大部分:
一是“數字產業化”部分,也稱為數字經濟基礎部分,具體包括電子信息制造業、信息通信業、軟件服務業等;
二是“產業數字化”部分,也稱為數字經濟融合部分,包括傳統產業由于應用數字技術所帶來的生產數量和生產效率提升,其新增產出構成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是“數字化治理”部分,是指數字化的社會管理與服務部分,包括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慧警務等智慧城市的主要內容。
就像本屆軟博會的主題“數字經濟、智慧未來”揭示的一樣,只要與“智慧”有關的產業,都包含在“數字經濟”概念之中。根據最新研究表明,數字經濟規模占GDP比重即“iGDP指數”超過75%時,即使不增加投資,在現有存量資產基礎上,也可以拉動整個GDP提升3.5倍。
發展數字經濟,南京既有突出優勢也有薄弱環節
在數字基礎設施方面,南京是全國5個通信樞紐、10個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和全國互聯網8大節點之一,也是“寬帶中國”首批示范城市,數字基礎設施相對完善,數字經濟發展基礎支撐條件良好。
在數字產業化方面,南京是全國首個“中國軟件名城”,軟件與信息服務業、電子信息制造業等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是南京重點發展的主導產業,在全國具有較強的競爭力。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優勢尤其明顯,軟件業務收入規模繼續保持全省第一、全國第四,電力系統軟件、通信軟件、智能交通軟件分別占據國內50%、30%、20%以上的市場份額,江蘇省8家軟件業務收入百強企業全部在南京,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件企業,南京有16家,占全省的70%。
再看產業數字化方面,南京持續深化互聯網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企業互聯網化提升、企業上云、兩化貫標、智能工廠建設不斷推進。據國家、省兩化融合評估顯示,南京區域兩化融合發展水平總指數和企業兩化融合水平位居全省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