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市委、市政府下發了《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 加快推進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也是市委市政府今年的“一號文件”。
《意見》明確提出,要最大限度激發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通過深化改革,力爭通過3年努力,基本構建起與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相適應的人才制度體系,人才管理、引進、培養、評價、流動、激勵機制更加完善,形成人才引領創新、人才支撐發展的生動格局。通過5年努力,基本形成與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規模宏大、結構優化、布局合理、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才隊伍,形成科學規范、開放包容、運行高效的人才發展治理體系,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創新創業中心,成為西部領先、全國一流的人才強市。
《意見》從建立靈活有效的人才管理體制、建立更具比較優勢的人才引進機制、建立具有國際化水準的人才培養機制、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的創新創業支撐體系、建立推動人才創新創業的激勵機制、構建人才科學評價機制、完善人才順暢流動機制、營造“類海外”人才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加強黨對人才工作的領導等九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目標和要求。
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人才36條”首先充分體現了成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總體定位,瞄準“五維支撐、七大任務”的人才需求,突出人才作為“四輪驅動”核心動力的重要地位,突出了簡政放權、柔性引才、激勵人才創新創業、科學評價人才、促進人才順暢流動、構建人才發展良好“生態圈”等特點,具有濃厚的“成都色彩”和很好的引領、帶動、輻射和示范效應。
在全國率先建立人才管理服務“三張清單”
在人才管理體制建設上,《意見》首先提出,要轉變政府人才管理職能,圍繞“放管服”改革,整合行政資源,厘清權責邊界,在全國率先建立“行政權力清單”“行政責任清單”“政府服務清單”等人才管理服務“三張清單”,強化政府人才宏觀管理、政策制定、公共服務、監督保障職能,推進政府人才管理職能向簡政放權、管辦分離和優化服務轉變。
強化國有企事業單位用人主體自主權,探索推進市屬國有重要企業經營管理層實行市場化選聘和契約化管理,探索面向全球人才資源選聘高級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構建市場主導的人才管理服務體系,加快建設中國成都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成都國際人才城,打造市場化、社會化、產業化的人力資源服務產業鏈。
《意見》明確,將創建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等為重點,積極創建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鼓勵在人才引進、社會化評價、雙向流動、股權期權激勵、成果轉化、科技金融等方面先行先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