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是我國改革開放最早的地區,改革開放初期,廣東先行先試,率先創辦經濟特區,以“殺出一條血路”的精神,在改革開放探索中先行一步,為全國提供了有益經驗。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而今的廣東,在高質量發展上又有哪些創新做法呢?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是近年來廣東的一大亮點。2018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明確要求廣東在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上走在全國前列。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到廣東視察,再次提到廣東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聚焦用力,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廣東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首先體現在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和親自推動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上,對于這一重大國家戰略,除了基礎設施建設之外,廣東主要圍繞著推動自貿區制度創新,創造良好環境、促進科技企業發展和外經貿轉型升級做文章,來服務于投資者。在廣州市南沙自貿區記者就聽到這樣的事,以前很多公司的貨物在其他國家中轉,而南沙自貿區成立之后,由于有保稅制度,很多貨物的中轉地就變成了南沙。
廣東卓志跨境電商供應鏈服務有限公司跨境供應鏈總裁李巖說:“我們99%的訂單都能系統自動放行,通過這樣的便利化措施把整個通關時效提升了50%,不僅服務國內市場,同時也可以服務東南亞,亞太市場以及‘一帶一路’市場。”
報關人員告訴記者,南沙海關還推出了一個叫做保函保證金的制度,在海關注冊登記的海關監管區內企業,可通過辦稅款保函的方式,把車輛提出保稅區,在約定的時間內在固定場所對外展示,如要銷售,再按規定履行交稅和海關手續。
某報關公司市場總監沈駿輝說:“通過保函的話,它就不需要一次性把錢交了,企業的資金成本,包括利息成本都會相應降低。”
到目前為止,廣州南沙海關已經累計推出了148項口岸改革創新舉措,其中36項全國首創,30項已經在全國推廣,成為全國領先的國際貿易窗口。而作為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主戰場,南沙的吸引力還不僅僅體現在海關。
小馬智行技術總監張寧說,自動駕駛企業的發展不能紙上談兵,不能只在實驗室里和仿真環境里做實驗,需要到真正的、公開的道路環境當中去測試技術,在這一點上,南沙區政府給予了極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