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水浩蕩,灣區起航。廣東正以聞雞起舞、風雨無阻的干勁,不斷激發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向“智造”進軍
在智能制造新賽道飛馳
在華為工作15年后,徐必業選擇跨行挑戰,從通信行業跳巢來到機器人行業——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擔任產品研發中心的負責人。
“選擇拓斯達,是因為這里非常適合專注搞研發,我夢想有一天將拓斯達打造成工業機器人領域的‘華為’。”徐必業坦言。作為一家專注于工業機器人的智能制造企業,拓斯達已獲得國家授權專利100余項,在機器人底層技術研發方面具有核心競爭力。
走進拓斯達生產車間,一排排機械手臂上下舞動,經生產、組裝、測試等環節后,這些機械手將進入珠三角眾多制造企業生產車間,推動廣大制造企業邁上“智造”之路。
廣東正在智能制造新賽道上奔馳。全國每5臺工業機器人就有1臺產自廣東,它們優雅而靈活地演繹著廣東高端制造的絢麗未來。
實現高質量發展,對廣東來說,最重要的是抓好以制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而工業機器人則是推動傳統制造業“智變”的重要媒介。
相隔不遠的佛山,家電巨頭美的集團,在收購庫卡后,已悄然躍升為工業機器人領域的“巨擘”。
“我們對于自身智能制造的評價已超過預期,同時對外賦能的客戶反饋也達到他們想要的效果?!泵赖募瘓F副總裁兼CIO張小懿介紹。美的正在對內進行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打造互聯網工廠,其南沙工廠空調生產線自動化率行業領先水平。
更為重要的是,美的通過輸出整個工業互聯網平臺、云系統、工業機器人等組成的自動化解決方案,對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進行賦能,助力整個行業智能制造水平的提升。
與此同時,廣東也在政策支持層面下足了功夫,出臺具體措施支持企業通過工業互聯網“上云上平臺”,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其中,省財政投入130多億元實施兩輪工業技改三年行動計劃,惠及3萬多家企業,加快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創新強支撐創新驅動釋放磅礴動能
走進惠州企業億緯鋰能,專利證書密密麻麻掛滿了整個墻面。
“目前公司擁有1126項專利,約55%是發明專利,我們是把創新當作發展的根本來抓!”億緯鋰能副總經理、首席技術官袁中直說。
億緯鋰能在研發上的投入逐年增加,2018年的研發投入占當年總營收比例上升到9.07%。堅持創新也獲得了回報,目前億緯鋰能是業內少數幾家具備動力電池全面解決方案的企業之一,可全面覆蓋新能源專用車、商用車、乘用車等不同領域。
這是廣東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一個縮影。2018年,全省研發經費支出超過2500億元、占生產總值比重達2.65%,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約占全國一半,有效發明專利量達24.9萬件、穩居全國首位,技術自給率達73%,區域創新綜合能力排名連續兩年居全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