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南昌,驕陽似火。與南昌的天氣一樣火熱的,是我省航空物流業的“飛”速發展——
貨運總量增速領跑全國,智慧物流空港呼之欲出,臨空產業加速壯大,口岸功能日臻完善……一場超常規發展的“速度與激情”正在上演。不以江西為世界,而以世界謀江西,我省搶抓航空產業發展黃金機遇期,正向著“買全球、賣全球”的國際智慧空港物流中心昂首邁進、闊步前行,全力推進航空制造與航空運輸“兩翼齊飛”,加快實現江西“航空夢”。
按下趕超“快進鍵”
日前,南昌市民黎女士來到蘇圃路一家花店選購剛剛空運來的鮮花。隨著我省航空物流業的不斷發展,鮮花等生鮮商品從“隔天到”變為“當天到”,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品質體驗。在優質鮮花乘機來贛的同時,江西的土特產品也搭上航班運往外地。一件件煌上煌醬鴨、一箱箱贛南臍橙等通過南昌昌北國際機場的“空中快道”送往世界各地。
預配員是貨運的“大腦”,他們的體會更深。“自去年7月以來,以幾何式飆升的貨運量,讓我們的工作量增加了不止一倍。”昌北國際機場航空貨站的運營方——江西空港航空地面服務有限公司貨運部預配員李翼,一年多來都處于緊張的忙碌中。
熱火朝天的運貨場景背后,是一組組全線飄紅的數據——今年以來,全球經濟下滑,國際(地區)貨郵吞吐量環比繼續下降,但昌北國際機場則在全球航空貨運形勢一片黯淡中,繼續高歌猛進。繼2018年貨運量首次突破8萬噸后,截至目前,全省實現貨郵量5.8萬噸,同比增長約60%,超過2017年全年貨運總量,連續四個季度保持50%以上的高增長速度,在首都機場集團成員機場及中部地區機場中排名第一,增速繼續領跑全國省會機場。
貨運量的飆升,是以貨運保障能力不斷提升為支撐的。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的昌北國際機場新國際貨站、郵件中心、快件中心和海關通關中心項目(以下簡稱“一貨站、三中心”項目)將有效提升昌北國際機場的貨運保障能力。以7月3日正式開通運營的南昌國際快件監管中心為例,監管中心啟用前,發往南昌的國際快件須在長三角、珠三角的其他口岸清關后轉運到南昌,啟用后,可實現直達南昌口岸。據測算,每單跨境電商商品通關時間縮短48小時以上。今后,通過空中航線,更多江西的產品可以更直接快速“飛”向海外,同時,省內居民也能更快采購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品。
“項目已完成約90%的土建工程量,約60%的總體工程量,預計可于今年9月30日前全部建成投入使用。”省機場集團機場建設部總經理黃麗水告訴記者,“一貨站、三中心”項目全部投入使用后,可承擔年貨郵吞吐量40萬噸的保障任務,為江西走向世界,打造空中、地面一體化的智慧物流空港奠定堅實基礎。
搶抓發展“窗口期”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快速推進,航空貨運依托速度快、靈活性強的獨特優勢,成為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航空貨運量雖然僅占全球貿易總量的1%,但運輸的貨物價值卻占全球貿易總價值的35%。在此背景下,航空物流業對助推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江西堅持以大開放推動大發展,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連續多年保持全國“第一方陣”,正成為中國內陸雙向開放的新高地,便捷、高效的航空物流業已經成為江西經濟融入全球經濟的快速通道。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航空產業發展,將其定為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扶持。省委書記劉奇謀劃推動、多次關心指導南昌航空貨運發展,明確要求要搶抓航空產業發展黃金機遇期,推進航空制造與航空運輸“兩翼齊飛”,加快實現江西“航空夢”。省長易煉紅多次就南昌航空貨運發展提出要求,并赴國家有關部委協調推動華東地區第二區域空管中心落戶南昌等重大事項。
作為新中國第一架飛機的誕生地,江西是航空資源大省。近年來,江西航空產業發展勢頭迅猛,但航空物流業發展乏力。2017年,江西民航取得歷史性突破,昌北國際機場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1093萬人次,步入國內樞紐機場行列。航班、旅客增幅連續多月位居全國大中型機場首位,創下了中國民航發展史上的“江西速度”。相比之下,貨郵吞吐量5.2萬噸,同比增長僅3.3%。
當前,航空物流業正迎來發展“窗口期”。尤其是去年5月,中國民航局專門下發了《關于促進航空物流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構建“高效、綠色、安全、可靠”航空物流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