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風起云涌,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正成為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西部制造重鎮重慶乘勢而動,大力推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培育高水平智能經濟。2018年8月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在山城的成功舉辦,更是加速了這一進程。
紫光集團云服務總部和數字工廠落地,華為重慶創新中心開始運營,阿里巴巴中西部區域總部落戶……智博會舉辦近1年來,不少龍頭企業紛紛在重慶布局智能板塊。“不到一年間,22個智能產業項目已在兩江新區投產運營,協議投資金額達61.3億元,9個項目正在建設,協議投資金額達124.6億元?!敝貞c兩江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志杰說。
“以后,在惡劣環境和危險區域中,駕駛員不用再冒著生命危險現場駕車,坐在‘千里之外’遠程操作就行?!眮淼轿挥谥貞c渝北區的仙桃國際谷,技術人員向記者演示起“遠程駕駛”的神奇。這個5G自動駕駛開放道路場景示范項目,也是全國首個5G自動駕駛公共服務平臺,可為數十家車企提供測試服務。在重慶,華為重慶DevCloud創新中心、重慶工業制造業創新中心等類似的公共智能服務平臺正在加快落地,為人工智能技術孕育出越來越多的可能。
智能產業在重慶的快速發展,為當地傳統制造業帶來了新的生機。
在金康新能源工廠,沖壓、焊裝、涂裝、總裝……諸多環節由800多臺機器人完成。工廠內,焊接自動化率已經達到100%,涂膠、滾邊、工位間輸送、大件上料等環節也都交給了機器人。目前,重慶已累計推動298個企業智能化改造項目,認定178個市級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
6個激光雷達、5個毫米波雷達、6個攝像頭、12個超聲波雷達……“加持”了關鍵部件的長安汽車變得更加智能了。“我們的自動化駕駛技術達到了L4水準,最高安全運行車速已由過去的20公里/時提高到40公里/時。”長安汽車智能駕駛所所長梁鋒華說。
“去年,重慶智能產業銷售收入達到4600多億元,增速超過10%。”重慶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存榮表示,第二屆智博會開幕在即,重慶將把辦好智博會作為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的重要載體,推動智能化更好地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