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國家都會經歷經濟結構的大調整。我們國家提出高質量發展這條路,是在進行結構性調整的基礎上,展望未來10年甚至30年而提出的重大發展戰略。
高質量發展重點還是要回歸制造業。
制造業為什么重要?那些被鎖定在中等收入陷阱里頭的國家或者地區有一個共性,那就是過早地去工業化。去工業化不是不搞工業了,而是說工業的比例在下降。即使就業比例或者占經濟增長值的比例在下降,工業的持續深入發展仍然是重要的。
一方面,制造業的發展是技術進步的源頭。雖然服務業很繁榮,但服務業的技術進步率非常低,而制造業的技術進步是無止境的。另一方面,制造業的發展是推動其他產業發展的源泉。為什么浙江能吸引這么多的高端服務業?這和浙江制造業的發達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此外,制造業的發展有利于一個國家和地區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盡管現在金融服務也是全球化的,華爾街可以服務全世界,但是大宗商品的貿易仍然是制造業產品。一個國家如果不能發展制造業,產品如果不能出口的話,這個國家就是處于劣勢。
為什么今天才提出高質量發展,特別是把高質量發展落腳在制造業發展上呢?我覺得這和我們前幾年走的路有關系。一是互聯網焦慮導致我們進行了一些無用的創新;二是金融業的擴展再次提出,高質量發展要回歸制造業。如何來發展制造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首先還是要發揮市場的作用,其次就是要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第三則是穩定人才隊伍。
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關鍵
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 權衡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一級三區一高地”戰略定位,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地方就是把長三角地區建設成為“高質量發展樣板區”。我的理解,“高質量”和“一體化”是理解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根本要求和特征。
長三角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至少應當有四個:一是亟待提升長三角地區作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勞動生產率,以提升勞動生產率為抓手,提升長三角地區的微觀經濟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二是亟待提升長三角地區的經濟能級和密度。目前,與全國相比,長三角地區經濟能級和密度也不算低,但與東京城市群、紐約城市群、巴黎城市群、倫敦城市群等比較,在人均GDP的能級、規模和體量以及地均GDP等經濟密度指標方面仍然存在較大差距,亟待提升經濟密度和能級;三是亟待提升長三角地區的綜合競爭力和國際競爭力。與世界級城市群相比,長三角地區在創新活躍度、技術進步率、市場營商環境、綠色發展、知識產權保護、政府行政效率等方面均有較大差距,亟待提升創新發展能力與國際競爭力;四是亟待提升長三角內部市場開放程度,推動從地區經濟發展模式向區域經濟合作趨勢轉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通過加快對內對外開放,推動生產要素自由流動,提升區域資源配置在國內外市場上的控制能力和配置能力。
當前,重中之重就是要加快推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示范區建設,在示范區內加快實施空間布局一體化、科技創新一體化、產業發展一體化、市場開放一體化、生態環保一體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一體化,為更大范圍內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提供先行先試的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與此同時,加快構建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在一體化示范區中探索并建成多元化主體參與、多種治理模式并存的治理機制,在區域協調發展制度創新實踐方面起到示范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