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作為中國互聯網國際出口三大節點城市之一,互聯網產業近年來保持近25%的增長,以互聯網為代表的6個千億級產業集群迅速發展,位于海珠區的琶洲互聯網集聚區,更是匯聚騰訊、阿里巴巴、網易、唯品會等一批互聯網龍頭企業,預計今年全市互聯網產業規模將突破5000億元。
廣州互聯網產業下一個風口在哪?已舉辦10年的GMIC首次在廣州舉行,借助這個科技創新行業盛會和創新者連接平臺,或許能窺探出產業的新動向。
5G保障數據傳輸關鍵仍在數據解讀
今年上半年,5G毫無疑問是互聯網產業的最大利好,其具備的高帶寬、低時延、大連接給“萬物互聯”帶來了無限想象,在本次GMIC大會期間,5G也毫無疑問成為了最熱門的話題。
“根據國際公司(IDC)預測,到2025年全球將會有1500億臺設備互聯,我們正邁入海量數據時代,海量數據對帶寬的需求也會同步增加。”作為5G極化碼理論發明者的土耳其畢爾肯大學教授埃爾多爾·艾利坎表示,5G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而應運而生,“5G不僅能增加現有帶寬、提供可靠的大規模低延時機器通信,更是實現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場景基礎。”
在艾利坎教授看來,處于用戶與互聯網之間的手機以及越來越多的智能設備,正成為海量數據的主要來源,“面對每天都在生成大量的數據,5G解決了數據傳輸的延時和可靠性問題,但更重要的是解釋數據。如何從數據中提取知識,從數據中學習技術,是我們面臨的全新挑戰。”
如何利用5G的瞬時傳輸技術,突破海量數據實時分析與反饋,也是從事無人駕駛汽車研發的文遠知行面臨的主要挑戰。
“并不是只有5G才能實現汽車自動駕駛,5G是重要補充,讓自動駕駛變得更安全。”文遠知行CEO韓旭表示,該公司正與中國聯通開展合作,在已實現5G全覆蓋的廣州生物島上開展L4級自動駕駛汽車試驗。
韓旭介紹,L4級自動駕駛汽車依靠一套基于多傳感器融合的傳感器技術,“自動駕駛汽車的‘眼睛’不僅有傳感器、毫米波雷達,還有高精度的3D自動駕駛地圖,這些都是基于、云計算的分析結果。”
推動汽車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基礎在路測,對此韓旭毫不夸張地表示,“廣州是一個對自動駕駛友好而且非常支持創新的城市”。
6月20日,在廣州頒發的首批24張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牌照中,文遠知行就獲得了其中包括01號在內的20張。同時,廣州還開放黃埔、白云、花都、南沙在內33條、總里程達45.644公里的測試道路,并已在去年出臺了《關于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有關工作的指導意見》,對自動駕駛行業予以政策支持、鼓勵先行先試。
7月10日,在《廣州市推進汽車產業加快轉型升級的工作意見(征求意見稿)》里,廣州更是明確到2025年將實現L4級自動駕駛汽車產業化,建成全國領先的5G車聯網標準體系和智能網聯汽車封閉測試區。
“與全國其他城市相比,廣州出臺的法規是對自動駕駛條例規定最細且最周到的。”韓旭表示,“隨著5G助力,自動駕駛解決人類出行的這一天,相信在廣州會很快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