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隨著經濟轉型升級加速,各地“搶人”競賽幾近白熱化,但經濟大省廣東眼下正嘗試通過另一方法來解決發展所需的各類人才短缺問題——提升勞動者技能。
8月16日,廣東省政府辦公廳公布《廣東省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年)》(簡稱:《實施方案》),希望借此全面提升廣東省勞動者職業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
《實施方案》提出,廣東的目標是2019-2021年全省共要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260萬人次以上,其中2019年培訓70萬人次以上。到2021年底,全省技能勞動者占就業人員總量的比例達25%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達35%以上,基本建立覆蓋城鄉勞動者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勞動者整體技能素質明顯提升,技能人才待遇明顯提高,技能人才政策環境明顯改善,為廣東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提供堅實的技能人才支撐。
《實施方案》明確10類重點群體,包括新生代產業工人、粵菜師傅、家政、農村勞動力和退役軍人,并將對應實施10大重點群體職業技能提升工程。
第一位是“實施新生代產業工人培養工程”,將結合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綠色低碳、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數字經濟、新材料、海洋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發展和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需求,大力培養復合型高素質技能人才,全面提升新生代產業工人的綜合素質和技能水平。積極引導幫助中小微企業開展職工技能提升培訓,深入實施新生代產業工人(含港澳青年)“圓夢計劃”,建設適應現代產業發展需要的南粵工匠隊伍。
“粵菜師傅”工程方面,《實施方案》提出,到2021年,廣東全省開展“粵菜師傅”培訓5萬人次以上,直接帶動30萬人實現就業創業;“南粵家政”工程方面,則到2021年,廣東全省開展家政服務類培訓60萬人次以上。
此外,還將實施企業學徒培養工程,將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和現代學徒制,推動企業與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深入合作,聯合培養與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發展相適應的技能人才。到2021年,全省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8萬人次。